ESG2022圆桌论坛 | 中国顶级国际问题专家纵论中国的全球化大战略

China&Chinese 作者: 亿欧全球, 邹文庆,吴紫莹 编辑: 吴紫莹 2022-11-14 18:12

2022年11月8日,由EqualOcean主办的2022全球化峰会在上海盛大举行,邀请复旦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学者,对中国的全球化大战略展开圆桌讨论。

ES2022

前言

11月8日,2022 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2022)在上海成功举办,超过3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出海/全球化方向的创业者、品牌负责人、投资人、专家学者、外交官等齐聚一堂。

峰会现场发布了《EqualOcean 2022中国品牌全球化指数报告暨100强榜单》、《EqualOcean 2022中国全球化品牌成长手册:资源精选》、“EqualOcean 2022中国全球化30人”、“EqualOcean 2022中国出海/全球化方向投资机构Top 30”等成果。

嘉宾介绍

在中国企业出海的航船上,战略与文化就像舵和帆,舵负责正确导航,帆负责行稳致远。本次圆桌讨论邀请国内知名高校、国际政治经济领域方向学者带来第三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全球化大战略的专业解读。主持人为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文晶女士,圆桌讨论嘉宾具体如下:

杨成先生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同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俄罗斯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兼职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及大国关系、中俄毗邻地区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问题等。

林民旺先生现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南亚国际关系(含中印关系)。

孙德刚先生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东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大国中东战略和中国中东外交。

赵明昊先生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长期从事国际问题调研和智库交往工作。研究领域为美国亚太政策、中美关系、国际安全与战略等。

 

本次圆桌讨论嘉宾研究究领域覆盖美国、南亚、俄罗斯和中东四大区域,以下为圆桌讨论主要内容:

 

背景

主持人:中国的全球化进程是复杂而曲折的。新中国建立之初,我们被动地卷入全球化进程之中,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我们已经逐步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企业主动、积极地要求走出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要求对国际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简单介绍各个国家整体情况。

赵明昊: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亚太政策、中美关系等,将主要介绍美国的发展现状。美国已经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美国想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治理秩序,即新型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概念着重统一价值观和维护国家安全。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安全、科技安全等问题日益重要。同时,美国正在把中国作为最重要的对手,实行全政府、全社会对华遏制、打压战略,中国正在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

在这样既定的条件下去思考美国、全球化、中国这三者这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全球化已经进入了新阶段,需要重新平衡效率和安全。过去我们讲的是效率,哪个地方便宜我们把企业和工厂放到哪里。但是现在有很多新的名词,比如说近岸外包、友岸外包等,美国要工厂放到他信任的国家,但是问题这是他能做到的吗?他能走多远?总体来看,外部对中国的猜忌正在上升,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自身的韧性和中国经济影响力的长期性。即便有美国的脱钩和新冠的影响,去年中美经贸贸易额还是3200多亿美元。

 

林民旺: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和南亚国际关系。但其实谈印度占据该区域90%的经济和79%的人口,所以基本谈南亚就是谈印度。目前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但在大体上可以有一个预期:它好还是可以好起来的,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尽管从疫情发展至今,南亚很多国家包括印度都在着手脱钩中国,但国际贸易量还是在增加的,增加了30%。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对南亚具有一定意义上的主导影响力。

中国与南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1,中印国际贸易关系刚刚起步,中国的经济参与度很低;第二阶段为1991-2013年,中国在南亚的存在感依旧很弱,因为中国那时寻求资金、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南亚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有的就是人口;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中国对南亚的投资已超过新加坡和美国,在南亚有了更深入的参与。

 

杨成: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俄罗斯及大国关系、中俄毗邻地区合作等。其实欧亚地区在冷战期间还有一个半球化,也就是说当时的苏联、跟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在欧洲形成两大阵营。那么现在会不会出现这种场景?我觉得至少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愿意再看到这样的场景。中国一直试图将该地区拉入全球化进程中,比如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当时颇具成效。因为全球化基本上是有三个中心的,北美、西欧、东亚,东亚又是以中国为中心。但是2014年遇到了第一轮乌克兰危机,2022年再次爆发俄乌冲突,欧亚大陆局部高度联通的全球化进程至此被迫划上句点。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不跟俄罗斯捆绑得过紧,外部世界包括美国和欧洲,对我们的看法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俄乌冲突爆发对中国来讲是一个机会,中国在欧亚地区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提是厘清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孙德刚:我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政治与国际关系、大国中东战略和中国中东外交。一般我们谈及全球化,指代以美欧为主的海洋文化,但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中国的全球化,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农耕文明的全球化、中东游牧文明的全球化

此外,谈及全球化,我们一般指代都是经济全球化,但其实经济背后还是落在文化和文明上。文明又包含了海洋文明、农耕文明还有游牧文明。有不同的全球文化在相互交叉,因此我们在强调中国的全球化版本的时候,千万不要陷入到中国中心主义,因为世界是非常多元化的。如果走进中东, 我们发现沙特、阿联酋、埃及也有自己的全球化概念,那么在新的时代,需要从文明的互建的角度去看待第三代的全球化,互相学习、理解,共同地促进全球化和再全球化。

 

主持人:接下来,我在每个老师研究的区域和他们研究的国家,针对性设置两个重要的问题提问。

 

俄罗斯

主持人: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您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机会?包括今年俄乌冲突会对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造成何种影响,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总结和预判?

杨成:俄罗斯的合作伙伴是有限的,但中国是它战略性合作伙伴。从乌克兰第一轮危机后,俄罗斯首次彻底转向东方,但中国资本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蜂拥而至,成为西方资本的替代品。背后涉及欧美对华的延伸制裁机制,所以中国资本整体持观望态度。此外,欧美作为一个全球化市场,虽然它的边际效应、利润率在减少,但毕竟成熟市场还是非常可靠和稳定的,这是俄罗斯并不具备的特征。

从金融资本来看,国内主要是哈尔滨银行通过特殊的形式接入资本,但剩下的资本接入不是特别多。此外,从这一次乌克兰危机之后我们也看到,我们加大原油、天然气和大宗商品的购买力度,但并没有大量资本注入俄罗斯。值得一提的是,从沙俄时期到苏联时期直至现在,在俄罗斯,权力和财产具有强关联性。当拥有了权力可能就可以拥有财产权,但如果没有,资产就将面临重新分配的风险。在这个困难时期,俄罗斯期待其他国家的资本,尤其是像中国的资本作为一个替代方案进入。所以,这可能是个中国的机遇,需要有先行者进行尝试,但要把风险充分考虑到。

主持人:对于欧亚、中亚地区,包括俄罗斯地区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机会在哪?

杨成:如何进行海外投资,重点需要关注两方面。第一,关注当地政策,包括审查投资政策和扶持性政策,企业需要对它软性基础设施有更深的了解。第二,重视当地文化。企业出海国家,需要换为思考,对当地的立场做到跨文化理解。第三,中国企业投资需要注意我们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小国对主权、安全,对涉及到自我产业的保护是非常敏感的,要重视一国一策的策略。

 

印度

主持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发布了一个统计数据,印度经济在2021年最后一季度赶超了英国,排名到了第五,问问林老师怎么看待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

林民旺:印度的经济潜力正处于释放的过程。1991年印度开始改革开放,目前仍处于一个还在上升的阶段。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在转移到亚洲,增量绝大多数将来会在南亚。因为南亚人口众多,且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地下,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消费还是经济增长,南亚各方面的活力都还在释放的过程。当然它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像印度这样的经济体,在本世纪末超过德国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但是超过日本可能还需要点时间。

主持人:从近几年,不断有舆论的声音出来说印度市场对中国的资本并不欢迎,能否请您谈一下对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的困境?您觉得这个困境的结构性矛盾是什么?

林民旺: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这两年损失非常惨重。因为印度市场和中国市场高度相似,基本特征都是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社会发展状况相似,因此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热情非常高,所以2015、2016年国内发展壮大的电子商务基本都会去印度抢占市场。

但近年来,印度和美国一样,对中国投资实施严格的投资审查。2020年2月,印度出台文件表示所有对印度的投资都必须经过审查,据了解,中国共计提交了200多份方案,但仅有20多份通过审核,其他所有的印度觉得有安全风险的都被限制了。但印度不同于美国,它需要资金、技术,需要各种投资。所以今年审查规定又有所放松,但中国企业不能放松,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主持人:请问林老师,您认为对于南亚国家而言,中国对外投资的机会在哪?

林民旺:我个人认为,南亚可能是中国周边的下一个增长点。比如说孟加拉,近10年发展速度遥遥领先,中国产业大量转移至孟加拉,包括服装制造业等。南亚是一个可以发掘的地方,但需要细化了解地区状况。外资企业出海印度,有好的也有坏的,比如说中国汽车行业在印度下海一片惨淡,但也有个别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起来了。总而言之,南亚还是有可以作为的空间,但需要企业去挖掘、研究。

 

中东

主持人:以沙特、阿联酋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个2022年全球的经济增速都是放缓的,预测2023年整个的经济仍然会是相对低迷的状态,但沙特预测2023年增长率为7.6%。请孙老师跟我们做一个分析,您怎么看待之后中国在这个地区的全球化?

孙德刚: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中东国家逆势增长。沙特的增长不仅来源于油价的上涨,更来自于各国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力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包括女性的参政,女性从事商业活动等等,改革的步伐释放了增长的潜力。

此外,中东国家的关系总体在缓和。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关系都有所缓解,只有一组关系是伊朗和以色列的关系依然很僵化。从人口来看,埃及人口1亿多,伊朗和土耳其超过了9千万,所以这种情况下中东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的目的地。

中东国家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差异性,卡特尔的人均GDP9万多美元,但同时阿拉伯和也门只有1000美元,相差几十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投资中东需要一国一策。中东国家有三类国家:一类是资本密集型,就是海湾的土豪,石油是他们的优势;一类是技术密集型,以色列是代表企业,靠高科技合作离不开以色列;一类是人口密集型,包括土耳其、苏丹等等。所以投资中东需要我们对对象国充分地了解,中东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主持人:对于中东的投资,包括中东经济发展我们更多的是认识能源行业。但是最近几年在中东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极兔,他们把中国的快递模式引到了中东。请问孙老师怎么看待中国在中东的新的行业机会。

孙德刚:谈到中东,中国投资的行业有5种颜色。第一种是灰色,就是民生项目,粮食、建筑、医疗、教育、基础设施、道路、轨道交通这块我们做得比较多,外包的一些项目。

第二种是黑色,就是石油化工产业,中国进口的石油中一半来自于中东,中国是中东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国。

第三种是绿色,就是新能源行业。沙特提出绿色中东、绿色沙特的计划,就是要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太阳能、风能、核能这些清洁能源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在绿色中东这个背景下,新能源或成重要投资方向。

第四种是蓝色,就是航运、港口、自贸区、渔业。大部分中东国家都有海岸线,拥有港口、出海口,未来中东国家面向大海发展海洋恐怕是我们一个重点。

第五种是无色,就是高科技。包括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数字移动支付和互联网可能是新的增长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国家60%的人口在30岁以下,70%的人口可以接触到互联网,80%的人居住在城区,意味着快递、互联网这种移动支付,未来是一个非常大的增长点。中东的变化之快是出乎意料的,特别是战乱中东向治理中东的转变。我们需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中东,重点关注无色高科技等产业。

主持人:请问孙老师,中东产业投资是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孙德刚:中东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战乱,我相信它未来的潜力。中东离我们不远,中东也不穷,特别是海湾国家,投资的机会很多,但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投资中东需要利益共同体。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不要吃独食,联合多边国家企业,避免杀猪盘。

第二,投资中东需要加强对人的理解和重视。中东不是法治国家,人很重要。无论是在北非国家还是海湾国家,企业需要建立人脉,人脉比法制更重要。

投资中东需要企业加强对各国的理解,因为中东毕竟我们的制度和价值观都不同,多了解、增强互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投资,以利益共同体体构建命运共同体。

 

美国

主持人:中美关系都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那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是跟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程完全一个步调,1977年中国领导人说要进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建设,要和西方改善关系。但特朗普上任后,中美关系走下坡路。接下来,对中美的形势您怎么看?中美会进一步脱钩吗?

赵明昊:当前我们对中美关系的看法还是相对悲观我们现在到去美国的企业要重视几个问题。

第一,实体清单,特别指定国民清单,涉军企业清单。我们要了解到这些清单制裁体系是否对产业企业有消极影响。

第二,投资审查。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现在针对中国还专门设了国家安全审查小组,包括很多项目现在还要倒查,限制对技术企业和产业的投资。所以企业要出去的话,需关注是不是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重点关注对象。 第三,美国正在着手遏制策略多边化。比如说10月出台的芯片禁令,要求荷兰不能向中国出售光刻机,代表了范式的变化。在美国所打造的民主科技联盟框架之下,我们很多中国的科技类企业你要准备好面临一些可以预见甚至是不可以预见的一些风险。 总之,我们作为第三代全球化的参与者,一定要有战略风险管控的意识和能力,要去想风险是什么?计划B是什么?我们领导人讲中国的外部环境现在面临"逆风逆水",每一个企业都需做好对全球化风险的认知、了解、研究和管控。

主持人:中美关系仍然很重要,很多企业家还是会在接下来把眼光盯住美国。能否请您给大家提建议,从行业层面来讲,对中国企业还有什么机会?

赵明昊:中美间其实还是有缝隙的,聪明的企业一定会找到缝隙在哪里。虽然美国激烈声明脱钩,但是美国的商会、商业界还有很强的需求强化中美之间的往来。 另外,美国新能源等产业仍然具有机会。绿色是一个新的趋势,数字和ESG是关键,企业需要顺应新趋势、追随新规则,把产业、项目合作形成合适的链接。最后,企业跨国发展需要注意文化先行,吸取华为国际化失败的教训。 总的来讲,我们做企业、做经济,需要寻找平衡点和缝隙,拥有国际胜任力,去引领第三代全球化的发展。

 

关于EqualOcean

EqualOcean成立于2018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服务中国品牌全球化、帮助海外企业或机构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商业信息平台和智库。针对中国做全球化的客户,EqualOcean提供宏观政经分析、海外市场与行业研究、品牌国际定妆照、海外资源搭建等。

EqualOcean旗下有中、英文网站,是国内极少具备英文深度报道和英文深度报告撰写能力的机构;EqualOcean的英文内容授权发布到Bloomberg Terminal,Refinitiv、SeekingAlpha、Nasdaq等平台,EqualOcean的商业分析师常年接受Wall Street Journal、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SCMP等知名媒体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