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机器人出海:让全球人类不再搬运

China&Chinese 作者: 彭瀛 2022-12-29 11:18

经过近几年的蓬勃发展,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些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加快抢滩海外市场的步伐,力图实现“让全球人类不再搬运”的目标。

1

随着近年来我国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物流产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入,我国智慧物流产业迎来快速发展,从单纯物流服务向供应链服务化、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智慧物流行业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

智慧物流的发展给物流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物流行业整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自身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具有高度智能、柔性化特点的物流机器人,自然成为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装备。

在此背景下,物流机器人大规模引入生产制造的需求强烈,推动全球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维持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规模也随之高速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物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50亿美元,同比增长56.3%预计到2022年行业规模将增长至65亿美元。2021年我国物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达126亿元,同比增长63.6%EqualOcean预计2022年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

hudhua.png.png

从销量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物流机器人销量呈加速上升趋势,到2021年我国物流机器人销量达7.2万台,同比增长75.61%。对于如今市场上物流机器人受到热捧的原因快仓Quicktron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梁建耀在接受EqualOcean采访时表示物流机器人技术可以使物流行业在高峰和非高峰期间保持最小的员工数量变化。随着消费者和客户对配送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机器人也在物流仓库中展现出了更高的性能。

dsaaaadwe.png.png

物流机器人按照功能来分大致可以分为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无人叉车等按照应用领域又可以分为工业用物流机器人和商业用物流机器人

wqqwqq.png.png

物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控制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计算器、传感器、电池等零部件环节;中游为物流机器人生产供应环节主要包括国内物流机器人生产厂商;下游主要应用于快递物流、电商、汽车、食品饮料、工业制造等领域。

物流机器人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商业和工业两大类,商业场景主要包括快递物流电商商超零售医药冷链等工业场景主要包括汽配半导体3C电子光伏锂电等国产物流机器人厂商大多以电商物流市场起家,由于业务和仓储模式较为接近,厂商往往可以从一个细分场景拓展到其他的细分场景而随着商业场景的竞争逐步加剧并且伴随着智能制造政策推动,越来越多的物流机器人厂商开始布局工业制造领域汽配半导体3C电子光伏锂电等细分领域成为众多头部玩家率先突破的赛道,但工业制造领域细分市场众多,仍有较多的细分市场有待突破,未来市场发展潜力可期。

Syrius炬星COO翁放在接受EqualOcean采访时表示“我觉得商业仓配和工业制造场景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工业场景的定制化要求会非常高每个工厂每条产线可能都有不同的流程需要非常深度的参与但是商业场景完全不同商业场景对于柔性的要求会非常高同时包括订单在内的不可预测性更高至今四年Syrius炬星的核心场景都是专注在仓储物流特别是电商履约仓的辅助拣选场景我们希望把一个场景给做透

dnbbdbsa.png.png

随着物流机器人应用的逐渐普及,物流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国内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大为了在后续的竞争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各家物流机器人厂商在夯实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凭借优秀的产品性能、创新的技术方案与专业的服务体系赢得海外用户青睐。作为整个中国物流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昆船很早便进入物流机器人领域,并成功出口海外:新松早在2007年便赢得通用汽车AGV全球招标项目,开启AGV出海先河。近两年,以极智嘉、快仓、Syrius炬星等为代表的新兴物流机器人公司也纷纷加快出口步伐,且业务比重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典型出海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主要聚集在仓库租金高、商业发达、人力成本高、人工效率低下等对仓储物流自动化需求大的地区。对于海外布局快仓Quicktron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梁建耀表示目前Quicktron最重要的海外市场是欧洲,我们在过去12个月里一直专注于建立欧洲市场。我们已经在欧洲完成了多个大型项目,在我们战略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快仓正在欧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美国将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市场,因为高通胀和劳动力短缺,美国客户正在寻找通过物流自动化来更高效地运营他们的仓库的方法

frwrw.png.png

EqualOcean认为中国物流机器人出海受到以下三点因素驱动

1.海外国家劳动力短缺及成本高昂

目前受到新冠疫情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欧美日韩等地区的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劳动力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高昂的问题EqualOcean了解到以仓库工人平均年薪为例,国内仓库工人平均年薪5万元左右,而美国英国可达20万元。

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物流机器人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在价格方面与海外产品方面有着先天优势另外近年来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导致价格战的频发也使得国产物流机器人在海外市场深受追捧EqualOcean了解到以载重为1吨的标准AGV叉车为例,国外的AGV产品价格普遍在80-100/台,而国内的AGV产品价格普遍在40-70万元/台。

dadrret.png.png

2.海外电商市场潜力释放

从新兴市场角度来看以东南亚为例东南亚的电子商务增长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全球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同时东南亚六国中除了新加坡之外的五国电商渗透率均低于5%,和成熟市场相比潜力巨大另外东南亚地区的仓储物流设备自动化率较低人工成本优势也在降低对智慧物流的需求逐步打开也为物流机器人的进入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发达市场角度来看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市场为例,虽然这些国家地区已有较高的电商渗透率,但疫情进一步刺激了电商市场的发展以及对于机器替代人工的需求,加速了物流机器人在电商市场的渗透。

vcysaus.png.png

3.技术实力比肩海外头部企业

EqualOcean了解到以最大载荷重量区间为1,000-1,500kg的搬运产品为例,虽然在定位精度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但在硬件参数方面我国领先厂商物流机器人最大运行速度均可对标以MiR、Fetch robotics为代表的国际领先企业;续航能力方面,我国领先厂商具有较大优势,续航时间最长可达24小时运行。目前以极智嘉、海康、快仓为代表的国内领先厂商在硬件参数及性能指标方面与海外头部已基本相当由此可见,尽管国外物流机器人行业起步较早,但我国领先厂商凭借着技术水平的不断突破已经能与海外头部企业相当,国产物流机器人厂商已具备出海基础。

在对比海内外企业时Syrius炬星COO翁放表示“我觉得未来的机器人不仅对于硬件而且对于软件的要求也非常之高一些传统的机器人强国比如德国日本等他们更擅长的是类似精密仪器一类的传统机器人硬件但是在软件方面暂时还没看见能和中国相媲美的企业出现因此这就给中国物流机器人企业出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去抢占

目前来看国产物流机器人出海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OEM/ODM模式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贴牌生产或原始设备制造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指原始设计制造商,比如2018年9月,牧星智能和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厂商GreyOrange达成合作进军国际市场,成为行业非常具有代表性的ODM模式案例。第二种是代理模式,即在海外通过代理或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目标市场,这种模式下,与代理商或者合作伙伴的合作程度有深浅之例如在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方还会参与产品的研发、市场开发、售后服务以及产品标准化等环节,代表性企业如Syrius炬星与联想集团在欧美地区深度合作开展业务第三种是直销模式,这种模式同样也需要有合作伙伴的共同参与,通常形式为在海外目标市场设立分公司,并在当地寻求合作伙伴进行合作销售。例如,早在2017极智嘉便宣布在日本成立日本公司,聚焦电商、运输和医药行业需求销售产品,正式进入日本市场;Syrius炬星2023年计划在新加坡落地亚太区总部更好的拓展东南亚市场

当然国产物流机器人在出海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遇到不少的挑战

1.产品认证的挑战

在海外产品认证标准方面,由于不同市场对物流机器人产品的认证标准有所不同,如欧盟CE认证(European Conformity Marking)、美国UL认证(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Certification)、韩国KC认证(Korea Certification Mark) 等,国内厂商应在生产控制、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多方面需要符合各目标市场的相关认证。针对产品认证快仓Quicktron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梁建耀表示产品认证是进入某些市场的先决条件。例如在欧盟,CE认证是一项法律要求,此外,客户只接受来自知名认证机构的CE认证,如TUV或SGS。高级客户需要高水平的标准认证,如EN3691-4,这一现象将符合未来的法律要求。

2.目标市场本土服务的挑战

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出海,向海外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是赢得客户信赖的关键,快速响应的售后服务、预测性维护、产品系统升级等支持性业务需要较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对于国内物流机器人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服务海外中小企业时,灵活、低成本的RaaS(Robot-as-a-Service)模式更受青睐。RaaS先为品牌商或是物流客户定制仓内适配的机器人产品及应用数量,然后再部署到仓内存储、分拣等场景,与此同时,协同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整套自动化方案。但RaaS模式一方面考验国内厂商对海外客户及其业务的认知深度,另一方面也对其在当地的运营咨询、驻场支持和售后培训等服务的持续落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3.打通销售渠道的挑战

当国产物流机器人进入一个新市场时如何快速精准打通销售渠道是另一大出海痛点目前来看,借助股东资源出海、与海外领先物流集成商或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是头部物流机器人厂商搭建海外销售渠道的主要方式,也是目前海外市场拓展较为成功的模式。

4.当地法律法规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物流机器人企业走向海外市场,随着项目越来越多,在当地雇佣相关人员进一步开展业务成为必然,此时便需要充分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以及工会的要求等。

展望物流机器人的未来及出海前景Syrius炬星COO翁放表示“首先这一定是一个非常朝气蓬勃的行业国家政策也在积极鼓励,整体来说整个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对于出海而言,海外因为经历了2021年疫情的扰动,2022年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修复期,很多的企业也都在考虑做新一轮的资本开支。随着现在国内的大环境的变化2023年的出海前景会比2022明朗很多。

对于物流机器人产业快仓Quicktron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梁建耀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物流机器人正在成为一种刚需,并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类似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汽车行业引入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在未来几年,发展的速度将会更快,这是身处这一领域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之一。

EqualOcean分析师彭瀛认为国产物流机器人出海已经形成一项大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的国产物流机器人厂商在提升自身硬实力的同时将中国的物流机器人带往全世界当然目前的物流机器人发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无序化竞争标准化程度低等但国产物流机器人走向世界的步伐不会停止反而会走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