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市占率降至23.7%,在2023年奋力加速全球化的宁德时代股票单日跌幅达5%,1月电池装车辆同比大幅下降,日韩中纷纷扎堆海外市场,各国电池厂商的竞争格局十分激烈。
1
根据SNE Research 2月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全球占有率降至23.7%,同比降幅超过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中国制造商大部分实现三位数增长。2月14日福特汽车官方宣布投资35亿美元,在美国密歇根州建厂。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为福特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生产提供技术与服务支持。
凭借《通胀消减法案》政策多番受益的韩国电池厂商岌岌可危,美国最畅销皮卡F-150的电动版F-150进行装运前质量检查时出现潜在电池问题,福特汽车以SK On生产的电池可能存在缺陷为由,宣布暂停F-150 电动皮卡的生产和出货。此举可能波及到福特和 SK On 联合开发的美国 SK Blue Oval 工厂带来中断合作风险。
韩国政府与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携手成立了"电池联盟",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全球占有率40%的目标,超越中国成为电池最强国。在《通胀消减法案》之前,韩国电动汽车电池供应商已宣布计划将其美国产能从2021年的5GWh扩大到2025年的355GWh。在三家电池供应商中,LGES宣布了最大的扩张计划,从5GWh增加到200GWh,其次是SK Innovation,从0GWh增加到151GWh,以及三星SDI,从0GWh增加到23GWh。宁德时代作为第一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电池制造商,将改变韩国电池企业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
韩国对中国原材料进口依赖程度正持续上升。韩国对中国前驱体进口的依赖度从2018年的83.9%上升至2021年的93.1%。此外,韩国去年对中国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依赖度也达到67.7%。随着钴、镍和锂等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中国企业加工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韩国电池厂商为了解决上游原材料供给的稳定性,将中国电池材料生产商组建合资企业,例如正极材料合资公司。
在《通胀削减法案》中中国被指为“受关注的国外实体”(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因此中国制造商满足美国生产等条件,也无法获得补贴。即使宁德时代无法通过《通胀消减法案》来获得减免优惠,也可以使用地方州政府的引进激励在价格上获得竞争优势,在此前密歇根州政府向中国国轩高科技提供了1.75亿美金的政策奖励优惠。
中国电池科技巨头宁德时代装机量从99吉瓦时翻近一番至191.6吉瓦时,市占率也从33%升至37%,位列第一,海外市场发展迅猛。去年入围市占率前十的六家中企市占率总和过半,从2021年的48.2%升至2022年的60.4%。
相比较技术出海的顺风顺水,市场对行业负面新闻的担忧在股价中体现,产业估值链下降,宁德时代在2月17日午后跌幅扩大至5%,打破了自去年10月28日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自2022年7月起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瓶颈期,引起行业估值回调。另外,此次下跌可能由于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最近达成协议的事情将被审查,以确保宁德时代电池核心技术不会泄露给福特公司。
除宁德时代以外国内其他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步伐也在加快,远景电力与西班牙政府签署协议,规划建立产能为30GWh的超级动力电池工厂,计划2025年投产。此外,远景还在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投资建厂。
中美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核心产业展开激烈争夺,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影响企业海外发展的极大因素,商业合作复杂度加深。需要多加关注融资环境下的供应链情况,相关补贴政策是否超出预期。国内电池企业步伐一致,加速布局海外建厂速度,扎堆抢占市场份额,获得先发优势。
EqualOcean认为,中国电池制造商和相关材料企业在海外市场中,应该谨慎审政策补贴和地方福利,在相关政策或方案出台前,任何项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并且法案涉及范围广,利害关系复杂,在适用规定和补贴发放过程中,有极大可能引发争议。中国制造商不能掉以轻心,在维护政府关系的同时,也需要观察形势,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