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企业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构工场”)宣布完成3.59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产业资本中石油昆仑资本领投,义翘神州、爱力克投资、中农基金、鸣渠资本、临港蓝湾资本、基晟基金、上海自贸区基金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混改基金、众海投资、富华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华兴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微构工场将以更高的速度推进研发能力升级,加速万吨级合成生物学生产线与多管线产品建设,推广“PHA Life”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强化全球化业务布局。
投融资新闻
微构工场成立于2021年2月,是一家拥有前沿合成生物技术的企业,专注于嗜盐微生物的改造和工程化应用,同时也进行生物材料和高值化合物制造。微构工场基于全球领先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进行生物降解材料PHA、医药中间体四氢嘧啶、尼龙56前体戊二胺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和生产,同时建立了盐单胞菌合成生物学改造的技术平台。目前公司研发管线包括绿色环保生物可降解材料、化工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工业酶类等,已完成生产生物可降解塑料PHA及其系列产品的工业化技术开发。
PHA(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是由微生物通过各种碳源发酵而合成的不同结构的脂肪族共聚聚酯,是一种绿色低碳的高分子生物材料。由于PHA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塑料的热加工性能,所以它同时可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应用。
微构工场的核心产品PHA的类型有150多种,当前微构工场已经开发有多类型的PHA产品管线,包括PHB、PHBV、不同比例的P34HB等,可以运用于医疗、服饰、3D打印、日常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生活应用场景。微构工场创新地提出了打造以“PHA Life”为核心理念的绿色可持续生活方式,在PHA市场化过程中,全方位拓展PHA的绿色新应用,让更多人能够用到100%生物基的PHA产品,享受到绿色、优质、可持续的生活新方式。
微构工场研发团队由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教授陈国强创办。同时,微构工场也有着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诺丁汉大学、中科院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世界名校背景的团队成员。
微构工场目前已有两条在建产线——位于北京中德产业园的合成生物学智能产线,以及位于湖北宜昌的年产万吨级生产基地,微构工场还计划在5年内建立覆盖全国的3-5个大型生产基地。未来,微构工场将依托“PHA Life”,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以PHA为核心的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国内PHA行业主要企业有天津国韵生物、北京蓝晶微生物、北京绿塑科技、宁波天安生物等。根据《中国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随着国内企业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年产能增速可观。天津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有年产1万吨的PHA生产线,并计划在吉林建设10万吨规模的生产线;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年产2000吨的PHA生产线;绿塑科技也已建成万吨级PHA生产基地。蓝晶微生物新一轮融资开始建设PHA量产基地,总产能规划为10万吨,分三期建成。
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和推广,将生物基材料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见,加强生物材料的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是未来市场的走向。
据普华永道携手蓝晶微生物发布的《PHA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白皮书》显示,PHA具有优秀的降解与物理性能、日渐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这些都为PHA的成长提供强劲的驱动力,使其成为最具成长潜力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预计在未来3-5年内,PHA市场规模将达到629亿人民币,主要市场集中在不便于回收的强需求场景。
关于第二届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2023)
在出海美国进入关键阶段的背景下,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2023)出海美国论坛将于2023年6月2日在深圳举行,将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高榕资本、元璟资本、峰瑞资本、众为资本、源码资本、小牛电动、TikTok、SHEIN、内外、米哈游、涂鸦智能、名创优品、追觅、科沃斯、望圆科技、徕芬、UniUni等美国方向的学术机构、投资机构、公司负责人到场分享。EqualOcean分析师也将现场发布《2023出海美国报告》,梳理新阶段出海美国的创业投资机会和最佳案例。欢迎点击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 2023)出海美国论坛报名,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