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布退市后首份年报:2022年营收下降19%,国际业务大幅增长
2023年春节以来,随着中国疫情恢复,国内通勤、消费性出游、大型交通枢纽等场景的出行需求恢复较快,带动了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回归增长。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的滴滴(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近日发布了其退市后的首份年报。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收窄52%。2023年3月,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同比增长42%。
滴滴成立于2012年,是移动出行科技平台龙头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出行平台,2021年在纽交所上市,2022年退市。目前滴滴收入由三大业务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和其他业务(包括共享单车、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9%、4%、7%。
海外市场方面,滴滴已在包括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开展业务,全球拥有5.87亿活跃用户和2300万活跃司机。2022年,滴滴国际业务营收达59亿元,同比增长62%,是其三大业务中唯一增长的板块。滴滴的国际化出行及外卖在2023年日均完单660万。目前,滴滴已经在拉丁美洲、埃及的多个国家推出了共享摩托车服务“Moto”,还在拉丁美洲(智利、秘鲁等)实现了食品配送和金融服务。
EqualOcean查阅权威咨询机构长桥海豚投研的数据发现,2022年滴滴网约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为80%,虽然比巅峰时期超九成的占有率略有退步,优势仍相当明显。后疫情时代好转的市场环境和平台本身的优质服务,是滴滴在退市后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
移动出行领域已经吸引了非常多的公司入场,中国代表性的公司包括首汽约车、嘀嗒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国际上,美国的Uber、马来西亚的Grab等都有相当的实力。
从行业趋势看,多家公司未来重点方向是自动驾驶。滴滴在4月13日公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此前表示,滴滴正在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合作,目前在Robotaxi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及座舱与智驾系统开发等方面有了进展。首款车型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