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新三样” — 光伏行业的出海之路

其他国际市场, 东南亚市场, 北美市场 作者: 张效广 2023-05-22 12:57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制造国和出口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回顾中国光伏行业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可以窥见企业出海从被动到主动的关键要素。

海外

在光伏行业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四个环节分别是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据国际能源署最新统计,在前述的四个领域,中国企业在全球产能占比超过了80%,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制造供应商全部在中国。如果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预计到2025年,中国企业在全球产能的比例会达到95%。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0.3%,其中光伏组件的出口量最大,约153.6GW。2023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累积出口50.9GW,同比2022年一季度成长37%,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随着欧洲能源危机和世界范围内可再生新能源热潮,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占据主导地位。

光伏出口,低潮后的跃进

20世纪初,欧洲率先扩大清洁能源使用,相比之下,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有限。中国国内的光伏企业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两头”。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光伏产业最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严重依赖海外进口。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国际市场的多晶硅为每公斤40美元左右,产能主要集中于德国、美国和韩国,这些国家的厂商年均产量在万吨以上,中国多晶硅年产量仅有60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多晶硅价格的波动会立马反应到国内产业链的价格上。同时,在应用市场端,中国国内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应用光伏的行业,国外市场终端的需求变动,会导致光伏产能过剩或不足。经济观察报报道显示,一直到2008年,中国98%的光伏电池出口国外,这一时期国内光伏企业的脆弱性强。

2008年,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飙升至最高每公斤500美元左右,中国国内中游制造商不堪重负,只能依靠微薄的加工费用存活。在多晶硅价格上涨后,一部分国产多晶硅厂商开始布局投入生产,但由于长期在技术和设备上依赖国外,国产多晶硅在成本和品质上均没有优势,效果不理想。2008年金融危机后,光伏主要海外市场经济受到重创,终端市场随之萎缩,多晶硅价格更是迎来了“跳水”,每公斤暴跌至47美元左右,想要加入赚钱大潮的国产多晶硅生产厂家受到较大冲击。

2009年,为了扶持摇摇欲坠的光伏产业,中国政府将眼光投向了国内市场。中国政府部门先后在3月、7月开展了太阳能光伏建筑示范项目和金太阳工程,通过补贴的方式降低光伏应用的成本,扩大国内光伏终端市场,帮助解决国际市场冲击带来的产能积压问题。由于政策上的漏洞和监管缺失,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市场上出现了不少骗取补贴的行为,2013年,中国政府停止接受金太阳工程的新增审批,2015年又下发通知,要求取消部分太阳能光伏建筑示范项目资格并追回补贴资金。尽管弊端显现,一系列对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初期还是起到了不少效果,为中国光伏企业改良技术和品质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国内市场稍有起色,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的大锤再次砸来。2011年11月开始,一系列来自国际市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袭来,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2011年-2014年间对中国进行过“双反”调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和欧盟的调查。2011年11月,美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SolarWorld联合六家光伏生产商,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起调查。2012年,美国商务部先后决定,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光伏电池,征收2.90%~4.73%的反补贴税和 31.14%~249.96%的反倾销税。紧接着,在2012年,SolarWorld牵头成立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再次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中国的“倾销行为”作出调查,2013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尝试与欧盟委员会谈判,但未能成功,欧盟自6月起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反倾销税。

光伏遭遇调查.jpeg.jpeg

中国光伏遭遇“双反”案例(不完全统计)

与此同时,在多晶硅生产的探索上,中国企业也是步履蹒跚。西门子改良技术是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能耗大、副产物多是这一技术的缺陷。2010年前后,随着多晶硅厂家陆续投产,能耗和环保问题逐渐显现。经济参考报在2010年的一篇报道显示,位于江西的一家多晶硅生产厂家,年耗电量相当于整个南昌市用电量的1/4,路透社2011年的一篇报道也揭露了一些多晶硅生产厂家跨地区运输和排放未经处理的四氯化硅废液,导致城市污水处理瘫痪的现象,一时间中国多晶硅生产的问题成为世界热点。同时由于建设成本高昂,关键技术不足,一些企业的负债率过高并深陷其中。有资料显示,当时的行业龙头尚德在光伏行业遭遇“双反”调查后迅速倒下,第三大多晶硅生产企业江西赛维的债务与资产比率一度达到7.4,于2015年宣告破产。

“两头在外”的格局始终制约着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2013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又一次降到了低谷。以光伏电池为例,2012年,中国企业光伏电池出口同比下降42.1%,2013年同比下降17.9%。为挽救光伏产业,中国政府出台 《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拉动光伏上网电价,扩大国内市场。2013年开始,中国国内新增装机容量大幅增加,据兴业证券统计,2017年国内新增装机量为50GW以上,这一数据在2012年不到5GW。

中国政府通过调节补贴和装机容量,慢慢引导国内光伏行业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打破“两头在外”的僵局,中国的光伏企业也开始注意自身技术竞争力的提升。多晶硅生产企业在2009年的全流程综合电耗达到200kwh/kg-Si,到2020年,行业全流程综合电耗已经普遍降低了70%,头部企业降低了75%,通过将副产蒸汽用于发电,蒸汽单耗基本上已经下降到0,在产能上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在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2008年中国的量产太阳能电池转化率仅有15%,到2021年已经达到24%左右,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屡次获得技术突破,2022年,晶科能源的182毫米N型太阳能电池创下世界纪录。

2018年前后,随着“双反”制裁的结束,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迎来了低谷后的春天。中国光伏企业再次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是国际制裁的结束,自身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与中国国内补贴政策的退出有关。2018年,中国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5·31新政”,核心是降低对光伏产业的补贴,不少企业因此受到影响。但在当时,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和正泰新能源为代表的国际化布局企业来说,政策并未强烈冲击营收和利润。这也给了不少企业一个深刻的教训,即政策前瞻性对自身发展十分重要,客观促进了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

中国光伏企业将一些早期占优势的中间环节,如太阳能电池生产,部分转向东南亚地区。同时,隆基、通威等企业积极将公司业务往上下游拓展,以规避风险。目前这些光伏行业头部企业,均拥有从上游硅料生产到下游电站建设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光伏企业基本摆脱了“两头在外”的不利地位。近几年,环保政策的推行、俄乌战争爆发带来的能源危机,促使欧洲对于光伏的需求再次释放。据平安证券统计,光伏组件取代第一波出口热潮的太阳能电池,成为中国光伏出口领域的主要产品。

走在危机前面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光伏组件累积出口50.9GW,同比2022年一季度增长37%,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现象。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欧洲反补贴新规以及印度的一系列反倾销措施出台后,部分评论担忧中国的光伏企业会再次受到打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政策的影响并不大,经历过政策变动的中国光伏企业,早已有了走在前面的自觉。

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下称“法案”)旨在通过补贴扶持本土光伏企业。现实情况下,美国光伏企业实力薄弱,根本无力与中国企业竞争。华尔街日报评论称,未来美国光伏产业可能会在一些小的领域取得优势,但整体光伏产业仍要依赖中国。在法案通过后,中国国内的龙头企业为了规避政策风险,已经选择在美国就地建厂。第一财经报道称,晶澳科技已经宣布投资6000万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建设光伏组件厂,隆基绿能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光伏组件厂。

american-public-power-association-513dBrMJ_5w-unsplash.jpg.jpg

欧盟与印度的一系列反补贴措施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面向全世界。欧盟也已经提出要将40%的产能在本土生产,印度也在扶持本土企业。如果中国企业能够顺利在实施贸易保护的地区建设工厂,反倒有利于中国的全球化布局。归根结底,中国产品畅销的优势仍旧是价格。据一元能源的数据显示,中国光伏产品的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国低20%,比欧洲低35%。并且随着部分原材料,如多晶硅和银浆价格的下降,中国光伏产品的成本会进一步减少,在国际市场更有竞争力。

因此,在未来,为了规避贸易保护、争取产业补贴,中国的光伏企业到其他国家投资设厂是一个大的趋势。另一趋势则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出口市场集中度的下降。

目前欧洲市场仍是中国光伏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中国光伏产业崛起之前,欧洲是世界光伏产业的中心。瑞迅科技物联网事业部的员工告诉EqualOcean,受储能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持续,欧洲市场对于光伏发电及相关的储能需求上升,预计会带动有关产业的进一步扩张。

Info link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国有了明显变化,其中巴西、泰国、巴基斯坦和越南,在中国光伏出口额中跻身前十。中东地区和非洲的市场相对份额较小,但增长较快。预计随着国家外交和经济政策重心的转移,加上欧洲的反补贴和保护本土制造的政策出台,中国企业的出口会受到影响,未来欧洲和美国市场在中国光伏出口中的比例会下降,东南亚市场会持续接受中国光伏企业的产业转移和投资,拉美、中东和非洲地区日后将会成为新的增长点。

关于EqualOcean

EqualOcean成立于2018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服务中国品牌全球化、帮助海外企业或机构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商业信息平台和智库。针对中国做全球化的客户,EqualOcean提供宏观政经分析、海外市场与行业研究、品牌国际定妆照、海外资源搭建等。

EqualOcean旗下有中英文网站,是国内极少具备英文深度报道和英文深度报告撰写能力的机构;EqualOcean的英文内容授权发布到Bloomberg Terminal,Refinitiv、SeekingAlpha、Nasdaq等平台,EqualOcean的商业分析师常年接受Wall Street Journal、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SCMP等知名媒体的采访。

ESG2023正在火热报名中,请想参会的朋友点击报名链接进行报名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取得联系。寻求商业合作,请点击ESG2023介绍手册查看。2023年6月1日-2日,我们一起相聚深圳,携手出海全球化。

会议.p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