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下):大型央国企引领节能增效与能源转型

其他国际市场, China&Chinese 作者: 卜松 编辑: 彭丽娜 2023-06-15 16:27

在上一篇对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的观察中,EqualOcean盘点了低碳智慧出行领域的行业趋势,本篇我们将聚焦于展会中占地面积更大、行业集中度更高的几个细分赛道——节能增效、循环经济、能源转型与低碳服务。

wind

节能增效与循环经济:环保与数字化理念的双重实践

在当前一些企业的ESG报告中,我们能看到对公司运营流程中如何减少碳排放、以数字化实现节能目标的相关阐述。这也是不少消费零售企业在对公众和外部投资者讲述ESG理念的重要部分。

在展会现场,欧莱雅布置了一条蓝色的亮光走廊,以“一支口红的碳索之旅”为主题,讲述了公司在节能减碳上所做的努力。据介绍,欧莱雅中国实现经营场所碳中和的路径主要分为三步:节能减排、自建可再生能源设施、引入可再生能源,其中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感应照明和高效制冷系统、打造低能耗建筑、碳中和实时动态监测、在苏州工厂投建太阳能板和CHP站、使用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以实现零碳排放等。

img_v2_632f0f21-be43-44f2-8c68-26ab1df18e5g.jpg.jpg

欧莱雅展台

百威集团(Budweiser)展位一袭红色,展示了旗下工厂在啤酒等饮品生产过程中的减碳成果。水资源循环利用是百威碳中和酿造的一大特色,通过中水回收利用持续降低工业生产中的水耗。另据资料显示,百威亚太在武汉的工厂曾在2021年完成了两项重要改造,一方面工厂采用100%生物质锅炉取代了天然气锅炉,生物质包括家具边角料、废弃的农作物、花生壳等;另一方面,工厂通过供电合约,向湖北清江水电站购买了100%可再生电力,解决了供电部分的碳排放问题。

img_v2_86811393-6a47-4df3-b47e-df412404090g.jpg.jpg

百威水资源循环利用概念展台

与此同时,零售企业的上游环节食品与饮料包装也是实践碳中和的重点行业之一。普乐(Huthtamaki)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的可持续包装解决方案的全球供应商,为餐饮等企业提供冷热饮料纸杯、纸袋、纸盒、包纸、纸吸管、纸杯套等产品。2022年8月,普乐集团在上海开展了在华首个纸杯回收试点项目,6个月内成功回收了约15吨纸杯,社会反响良好。据介绍,其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所有基地实现生产运营100%采用可再生能源。

img_v2_bfada0cf-1104-473e-95db-67a45b13204g.jpg.jpg

普乐展台

此外,宝武集团、华谊集团、网宿科技、巴斯夫、施耐德等一批制造业和科技企业也争相讲述了自己的碳中和实践。网宿科技的“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华谊集团最新的“微藻生物固碳技术”成为了本次展会的双碳黑科技代表。

能源转型与低碳服务:头部央国企引领的示范效应

本次碳博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参展企业以央企和上海地方国企为主,外企为辅,民企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到了能源转型板块,央企更是站在了具有示范效应的C位。

img_v2_35fd7cd7-12f4-4bad-89a1-8b5d42f31fdg.jpg.jpg

申能集团展台

上海市属国企申能集团在氢能板块已实现全产业链布局,探索形成“三纵三横”产业群,建立制氢、储运、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三条高端产品业务线,拥有上海氢能基地、省外氢能应用一体化基地;国家电网展台呈现了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充电宝”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模型,创造储能、装机容量、地下厂房规模、地下洞室群规模的四个“世界第一”;临港集团成立了上海市氢能特色产业园——国际氢能谷,开发区域内数万辆重卡、渣土车、通勤客车等可转化的氢能应用场景。

img_v2_d156f63d-5019-4f63-a16f-9083f7c7056g.jpg.jpg

临港集团“国际氢能谷”展台

随着双碳战略在产业链的逐渐铺开,为制造业、零售业提供碳环保服务、碳解决方案的公司近年来发展迅猛。远景智能、枫客智能、碳启城、擎工互联、易碳数科、宝月碳和均有碳管理系统的产品布局,聚焦在碳捕捉、碳减排、碳数据量化、SaaS本地化等技术上。除此以外,普华永道、毕马威等老牌咨询公司也为企业客户提供碳中和管理服务。

img_v2_c5bb27f0-8705-4411-89a8-d1fe809a8d4g.jpg.jpg

远景智能的碳管理系统实践

趋势解读:碳中和已走进现实

一个下午的时间,EqualOcean在碳博会现场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对碳中和理念近年来的飞速落地和深入的产业实践。

当碳中和、绿色环保不再只是一句阳春白雪的口号时,我们看到,各行各业都试图抓住绿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机遇,获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增值。

一方面,中大型消费零售企业正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包装、运输、回收等环节全链条重视低碳,业内以污水处理、环保包装、循环回收等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将有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随着央国企等“带头大哥”将产业目标作为实际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以重资产、高投入持续布局,不断产生的碳管理需求势必也将带动生态环保领域的一批中小数字化企业,碳评级、碳捕捉、碳固化、碳数据量化等服务方向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