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市场 , 北美市场 , China&Chinese Author:张若昕 Jun 19, 2023 10:34 AM (GMT+8)

作为全球最大风险投资机构之一的红杉资本于6月6日发表公开信,宣布将把旗下的红杉美欧、中国、印度/东南亚的三地基金彻底分拆,各自成为完全独立的运营主体,且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此举将在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拆分后,红杉中国将使用“红杉(HongShan)”的新品牌名,红杉美欧将沿用“Sequoia Capital”,印度/东南亚将启用新品牌名“Peak XV Partners”。

1

红杉资本在6月6日的报告中向投资者表示,因“经营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已变得日趋复杂”,且红杉不同实体间存在投资组合冲突的问题,因此决定实行“本地优先策略”,将其拆分为三个独立公司。除名称的变化外,分拆后三大板块的投资侧重也将出现较大区别。

1972年诞生于美国的红杉资本,多年以来通过投资超过1000家具备鲜明技术特征、创新商业模式、高成长性和高发展潜力的企业,成为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业内风向标投资机构,并被称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红杉中国在2005年9月成立后,也秉持“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的定位发掘出一批新企业,成为近年来投出IPO数量最多的头部机构之一,投资战略不仅涉及包括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在内的众多耳熟能详的品牌,还包括了SHEIN、远景能源、Canva等独角兽企业。红杉在中国的成功,一直被视为国际投资机构的出海典范,也是投资成功本土化的代表案例,其“国际品牌+不设总部+本土化营运”的去中心化运作模式也成为一种特色,并帮助红杉在不同区域得以达到行业领导地位。

此次拆分也在投资界引起不小的热议。对于拆分原因,红杉给出的解释是,随着红杉在各区域的业务主体和团队都已经成为当地市场的领导者,如何管理和运营去中心化的全球投资业务也变得愈加复杂和充满挑战。首先,各区域更加深度地本地化发展,使得部分后台职能的全球集中化运营模式逐渐成为负担而不再是优势;其次,随着红杉不同区域投资企业的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角逐,难免会出现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也会给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困扰。因此,红杉决定彻底拥抱本土化策略,并将完全实现各个市场的独立运营和发展。

这或许也与红杉中国近些年的迅速成长有关。红杉一直没有“总部”的概念,各个本地基金都享有极大的自主权,在投资上进行独立的自主决策。2005年红杉和沈南鹏共同建立红杉中国以来,在近20年的运作中,红杉中国的业绩已涉足200多家企业,130多家上市公司和100多个独角兽企业。除了参与对外卖平台美团和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早期投资外,还持有科技、消费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数百家公司的股份。据福布斯5月报道,红杉中国持有字节跳动10%的股份,仅该项投资的潜在价值已达数百亿美元。目前红杉中国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已高达3000多亿人民币,稍高于红杉美国的资产管理规模。虽然红杉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但利益分配问题也随之突显,而拆分后的红杉中国将不会再向红杉美欧分享利润。

事实上,在经过多年发展后,红杉各个本土基金虽然在同一品牌下进行不同的本地化运作,但早已显现出迥异的发展路径。其中成绩最为亮眼的红杉中国经历了中国移动互联网腾飞的年代,短时间内便迅速成为中国创投市场上的头部机构。但红杉中国显然并未复刻“红杉硅谷”的路线,而是趋向多元化布局,将传统投后管理升级为全链条赋能,不断扩展其作为VC机构的影响力外延。近年来其投资战略布局与红杉美欧、红杉印度/东南亚相比更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化,除投资组合更加朝向多元化发展以外,红杉中国也开始涉足公开市场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并购投资,并成立新基建基金投资中国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设施。突破了传统风投定义后,红杉中国已在经营模式和发展理念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加之国有资金正愈发成为LP的重要来源,此时抛弃外资身份独立运营,也将更有利于发挥更大的优势。

红杉大手笔的拆分,背后也彰显出美元基金近几年在中国生存的不易。投资风格相对大胆的美元基金,此前一直是市场上的投资主力,而今美元基金的滤镜不再,反而是人民币扛起了募股大旗。清科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元基金在华投资、退出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外资机构逐渐将投资重心分散至其他新兴市场,在我国的投资活跃度有所下降。当TMT投资时代落下帷幕,国内创投迎来硬科技为主题的新时代,互联网投资策略正在逐渐成为历史,国内硬核的科技公司纷纷拥抱人民币基金作为优先选择。过去万众瞩目的那批VC机构开始显得水土不服,美元基金也面临着本地化的难题,纷纷寻求新的投资组合,加速本土人民币基金的设立、募资与投资。

拆分之后,红杉中国接下来如何发展,也将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随着拆分后红杉中国的自由度更高,可以投向美国、东南亚、印度等不同区域,将更有利于其出海全球化投资。而保留中文品牌名的红杉中国,也可以凭借此前积累的强大势能扮演更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角色,在灵活布局全球范围内战略投资机会的同时,更好地洞察中国企业的能力、让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