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向东行”,“和解潮”下机会涌现
2023年开年,中东外交历史上发生的一大事件震动了全球。在事先没有风声的前提下,沙特和伊朗两个中东大国,在中国的斡旋下恢复了外交关系。引发了世界对中东地区“和解潮”的关注。
和平与交流走向主流
随着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也门局势有了缓和的可能性。此前,沙特支持的也门政府军与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已经争战多年。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沙特和伊朗和解后,沙特官方开始与胡塞武装进行谈判,解决也门问题已经走到了谈判桌上。长期以来,也门战争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和资源浪费。也门处在红海进入亚丁湾的咽喉处,在战略位置上拥有重大意义,却因长年战乱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战乱带来的饥荒、医疗短缺问题一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据联合国统计,也门战争自2015年爆发以来,累计有将近38万人丧生。EqualOcean了解到,也门人一直活跃在中东地区的跨境贸易中,战乱导致的本国经济崩溃使他们无法在本国从事贸易活动。
中东问题研究员董漫远在接受中新社采访称,中东的“和解潮”以改善安全环境为主要特征。安全环境的改善会为长期受战乱困扰的阿拉伯国家带来发展环境的改善,“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慢慢占据中东地区的主流。2022年以来,中东“和解潮”下的外交事件涌现,除了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和解,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等非伊斯兰教国家的外交和解也出现在中东地区。
图一 2022年以来中东“和解潮”中的外交事件(不完全统计)
美国战略收缩,中东国家从“向东看”到“向东行”
2022年7月,美国现任总统拜登访问沙特阿拉伯,到访期间的表现引起了世界对美国-中东关系的猜测。此前,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结束长达20年的军事行动,中东地区国家对美国的“安全保障”承诺产生了普遍怀疑,特朗普时期美国-中东的紧密关系已经有所变化。美国国内官员也力图将战略重心迁移至欧洲和其他亚洲地区,在中东地区的战略走向收缩。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与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此前因“卡舒吉事件”互相指责,现任总统拜登在竞选期间曾称沙特为“贱民”国家,这两件事导致美国与沙特关系陷入一个又一个低谷。拜登到访后不久的2022年10月,在OPEC减产问题上,美国和沙特再次互相指责,称彼此利用此问题谋求政治利益,两方关系再次陷入冰点。
曾经视美国为盟友,仰赖美国对抗伊朗的沙特,开始慢慢寻求独立自主、面向多方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在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放下“人权争议”,与“海湾六国”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会谈,尝试说服中东国家对抗俄罗斯,但遭到事实上的拒绝。此前与美国保持盟友或友好关系的中东国家,普遍在对俄罗斯的的态度上没有追随美国,而是采取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立场。遭遇美国制裁的伊朗更是直接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在能源和无人机领域与俄罗斯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国与中东国家算是一种“双向奔赴”。有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额达到5071.52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中东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战略收缩为中国带来了经济合作以外的机会。在中美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中东国家重新思考在国际秩序中的位置,近几年,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加强了与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合作。
图二 中国与中东近年来贸易额统计
2022年的“三环峰会”无疑是这一转向的体现。除了经贸合作以外,中东国家进一步在政治、科技、能源、旅游和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环球网报道称,2023年3月28日,中国海油与阿联酋的道达尔能源完成中国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这标志着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有分析称,随着沙特与中国经贸等方面往来更加紧密,以人民币结算能源贸易在未来将成为可能。
中东问题研究专家孙德刚曾在2012年撰文指出,“中国学界和政界认为,中东热点问题盘根错节,解决难度大,投入外交力度、开展斡旋外交无异于浪费资源”,其当时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中东地区外交的斡旋深入介入事件极少。此次沙特与伊朗和解中,中国的深度参与预示着这一结论的过时。未来中国官方与中东地区的往来会更加深入,中东国家的领导人普遍表示,在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远远少于与西方国家。伴随着官方议程的接近,出海企业的步伐会走得更加迅速。
建立统一大市场的可能性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分属伊斯兰教不同教派的国家,在宗教问题上纷争不断(以沙特的逊尼派和伊朗什叶派的对立为主要代表),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澎湃新闻报道称,近期,沙特与伊朗的交通合作进展顺利,两国正在考虑修建跨国铁路,另据新华社报道,伊朗正同沙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围绕自由经济区开展合作谈判,消息称上述几个中东国家亦正在组建新的军事联盟。
在经济层面联系更加密切的情况下,诸如文化等方面纷争通过政治谈判的可能性增大,战争爆发的几率会随之降低。随着“沙特2030愿景”的提出,其他诸如“阿联酋2030愿景”、“科威特2035愿景”等力图摆脱石油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规划纷纷跟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望协助中东国家实现市场的大一统。2022年,中国企业超过欧洲,成为中东地区第一大基建工程承包商,市场份额高达40%。例如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尽管中国足球队身影不曾出现,世界杯举办地卢塞尔体育场却是实打实的“中国建造”,这一场馆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处处展示着中国基建的力量。
在此背景下,中东地区国家拥有的统一语言和文字成为巨大的优势,这在经贸合作层面将会节省大量的成本,有利于在经贸合作中制定统一的标准,相关企业不用在不同的国家“重复造轮子”,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成为可能,对于中国企业的出海有着巨大的好处。
尽管前景是光明的,落地到神秘的中东做生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霞光社报道称,错综复杂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习惯、语言的隔阂以及入局的高门槛,企业出海中东要克服的问题比想象的要多很多,百度、执御这样的头部企业在中东都是踩雷后铩羽而归。一位国内母婴头部电商的运营专家告诉EqualOcean,公司曾试图在阿联酋等国打开渠道,但发现在线下店铺经营上毫无经验,最终计划流产。想要从中东“捞一笔金”的想法人人都有,勇气、耐心和机遇不是人人都能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