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市场 , 北美市场 Author:周非凡 Jul 13, 2023 07:20 PM (GMT+8)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和消费市场,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长足且深远的发展。过去二十年中,中国光伏产业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产业链和中美博弈的背景下起起伏伏。中国光伏出海记系列洞察将专注于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战略布局以及面临的挑战,为读者提供光伏出海过程中的大事记与案例分析,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和洞察中国光伏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与机会。

行业分析

本篇文章聚焦中国光伏产业3.0时代(2020年-至今)的发展状况,在2.0时代中国光伏产业构建起全球顶尖的研发与制造优势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出海记(中):2.0时代的破釜沉舟与突出重围),如何在风云诡谲的国际关系下寻得发展空间成为了光伏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和制裁,中国电力、隆基绿能等头部光伏企业开始探索出海建厂的发展道路。

中国光伏产业在光伏2.0时代突破了多项技术壁垒,在西方技术卡脖子的窘境下突出重围,重新建构了光伏全产业链,具备从原材料、光伏电池组件到光伏系统的研发与生产能力。然而,在光伏产业如日中天、中国形成横扫优势的当下,许多头部企业也在构思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中美脱钩、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仅仅通过制造-出口的经营模式势必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埋下许多隐患。扎根海外市场,向外输出供应链与产能,成为了当下头部光伏企业纷纷探索的目标。

而南美洲、中东、东南亚等国由于自然优势,光伏发电成本节节下降,为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输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16年6月份阿联酋曾经创下了光伏发电成本最低的新世界记录,每度发电成本仅为2.99美分,低于墨西哥的3.6美分和美国的3.87美分,几乎是当地煤炭发电成本的1/3。在印度,光伏发电成本也开始普遍低于进口煤炭燃煤发电成本。这表明,光伏电力价格已经在多国市场上低于火电价格,成为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

应对海外制造能力提升的冲击,输出产能或是重要出路

随着各国相继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对新能源的认可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各国也在加大对本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对全球产业链、能源供应和国际金融市场等带来了严重冲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扩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迫使其重新考虑全球产业链布局,以适应潜在的国际风险变化。

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扩展面临的挑战并非主要源自需求端,而更多地集中于品牌认知差异和售后服务的不足,以及各国产业政策的收紧。目前,大部分中国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持续进行品牌建设并加大投入。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成鑫认为:“中国企业应重视在当地形成生态联盟,打造一个携手共进的真正利益共同体,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从外来户转型原住民,从而深入供应链上下游,垂直整合资源,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中国光伏企业输出产能、在海外构建产业链成为了接下来的重点经营策略。

而不少头部光伏企业已经开始深入布局欧美、墨西哥等市场。美国亚利桑那州商务局网站今年年初发布新闻稿称,晶澳科技已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租赁土地,将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在美首座工厂,计划到今年第四季度投入运营。俄亥俄州哥伦布地区经济发展组织发布消息称,隆基绿能将与美国清洁能源开发商Invenergy合作,在俄亥俄州建设5GW光伏组件厂。

根据平安证券研报分析,隆基绿能的海外营收占比稳步提升,正积极在海外建立产销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在东南亚地区布局产能,在马来西亚和越南拥有14.35GW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生产线。此外,隆基绿能还在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德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地设立了销售点,优化服务能力。去年,隆基绿能宣布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申请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公开表示,他们正在加快全球化进程,通过发行GDR来扩展海外产能布局。

放开贸易管制,美国的无奈之举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的光伏组件供应中,有约75%依赖进口,其中进口光伏组件达到22.97GW,而本土生产仅占14%左右,仅有4.23GW。为了实现到2035年美国电力部门摆脱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拜登政府开始考虑大力扶持本土光伏制造。目前,太阳能在美国的电力供应中仅占3%,而拜登政府计划将其提高到40%。

为了支持相关产业企业和技术研发,包括电池和光伏组件等领域,美国于2022年8月颁布了《通胀削减法案》,拟投资约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计划,其中包括通过拨款和补贴等方式支持光伏产业。虽然受到贸易壁垒和进出口限制的影响,美国本土光伏组件市场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约每瓦10美分。然而,较高的售价和丰厚的补贴使得在美国生产光伏组件变得更具吸引力。

目前,美国本土的光伏组件产能约为6GW,规划产能超过30GW。其中,First Solar已在美国建设和计划建设的产能达到10.6GW,其次是韩华新能源,已建设和计划建设的产能达到8.4GW。尽管如此,由于在光伏研发和制造水平上落后于中国,美国本土制造光伏产品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从光伏多晶硅到组件生产的全产业链在美国和欧洲设厂的成本将超过中国建设厂房成本的3倍以上。

中国在光伏领域的制造能力居于全球首位。然而,由于贸易壁垒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中国光伏组件在进入美国市场方面遇到一些障碍,这也对美国相关光伏项目的进展产生了影响。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曾表示,由于无法获取光伏组件,2022年第三季度美国的太阳能装机量减少了23%,近23GW的太阳能项目被推迟。该协会认为,这对拜登政府的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目标构成了风险。近日,美国白宫官员证实,出于对新能源的迫切需求,美国开始允许从中国进口光伏组件。

即使在贸易壁垒下,国内光伏企业也一直占据美国市场份额的前列。Berkeley Lab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组件行业前三大公司所占份额约为45%,其中First Solar、隆基绿能、晶科能源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23%、11%、11%。2022年,这个数据达到了48%,主要因政策壁垒加持下头部企业优势凸显,其中First Solar、阿特斯、晶澳科技位列前三。

出海墨西哥,光伏企业的南美闯关

墨西哥联邦电力委员会(CFE)于2023年2月17日宣布,佩尼亚斯科港光伏电站一期120MW工程已经竣工。这一工程得益于中国电力新源智储提供的一整套储能解决方案、先进储能设备以及完整的调试和技术支持。这也标志着国家电投在墨西哥成功实施了其首个境外电化学储能项目。

根据墨西哥事业部能源电力课题组发布的《2022-2026年墨西哥太阳能发电行业投资前景及风险分析报告》,目前墨西哥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结构的比例约为20%。墨西哥能源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新的能源转型规划,其中明确了清洁能源生产发展的目标和战略,到2024年墨西哥可再生能源将占总发电量的30%,到2036年将达到45%,到2050年将达到60%。

墨西哥的能源供应主要来自于美国,仅靠进口美国天然气就能够完全满足墨西哥境内的用电需求。然而,2021年2月中旬以来,由于遭遇寒潮,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页岩气产量急剧下降,已无法满足正常的出口需求。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过去两周内,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减少了63万立方英尺/日,占中部和南部地区天然气产量的30%以上,同时也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约7%。鉴于此,得克萨斯州州长下令停止向墨西哥出口天然气,由于供气不足,墨西哥难以维持原有的天然气发电量。此外,一些自然灾害如飓风和地震等,更加恶化了墨西哥本就脆弱的电力设施状况。

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自给率与安全性,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墨西哥将进一步增加本土能源生产,提高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因为传统能源具有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缺点,因此墨西哥将目光转向清洁的光伏能源。

随后,墨西哥政府开始计划在索诺拉州的佩纳斯科港建设拉丁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该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光照资源。该项目是墨西哥联邦电力委员会(CFE)电力资产和配电系统现代化改造计划的一部分,预计投资约20亿美元,占地约2,000公顷,并需要建设新的连接线路。该项目将分阶段进行施工。

除了政府的支持,墨西哥自身还具有光伏发电的优势。首先,墨西哥位于光伏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次,由于墨西哥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电力需求将增长到22GW。第三,墨西哥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辐射资源,约为每平方米5.5千瓦时。以上这些因素已经推动了墨西哥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行业协会SolarPower Europe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墨西哥光伏装机量约为14.1千兆瓦,有望成为世界第七大太阳能光伏市场。

中东沙漠,不仅仅只有石油

中东是光伏产业出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然而,在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2012-2020年,中东光伏产业发展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非常缓慢。2021年底,中东地区的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仅为24GW,不及全球总装机容量的1%。背后原因与中东列国的能源结构有密切关系。中东作为全球化石能源储量最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因此,在当地发展光伏产业并没有强烈的市场需求。

不可否认,中东国家拥有独特的石油资源,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获得巨额经济效益。然而,这种过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也妨碍了这些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紧张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在全球能源结构向着清洁化、低碳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中东国家的石油经济也面临着挑战。麦肯锡咨询指出,考虑到全球能源市场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东国家不能再长期依赖石油收入和公共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大部分中东国家都洞察到上述结构性问题,纷纷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沙特阿拉伯此前发布的“2030愿景”显示,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在沙特阿拉伯能源结构中占比50%。

中东地区,并不仅仅是一片只拥有化石能源的沙漠。中东是全世界太阳能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几乎所有中东国家的太阳能辐射量都非常高,这就为中东发展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提供了绝佳基础条件,光伏成为了中东国家最优选择。

以色列、约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的太阳年辐照总量8640MJ/m2。阿联酋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9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708TW·h。以色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864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318TW·h。伊朗的太阳年辐照总量为79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20PW·h。约旦的太阳年辐照总量约9720MJ/m2,技术开发量每年约6434TW·h。作为对比,中国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等光照充足的地区太阳年辐照量也不过在5040-6300 MJ/m²。

根据APRICORP、Sharbatly等公司和机构的预测,中东地区的太阳能光伏行业产值将达到1285亿美元,光伏发电量也将达到50GWh。沙特阿拉伯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就显示,预计2023年实现新能源发电装机58.7GW,其中光伏发电装机量40GW,占比68.14%。存量市场的相对较低,但巨大的增长空间无疑激发了光伏供应商的热情,他们纷纷加入竞争,迅速进入市场。

2022年,以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从中国进口了约11.4GW的光伏组件,相比之下比2021年提升了78%,可以看出中东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愿景与渴求。同时,也有许多中国光伏企业正在评估当前在中东地区建立供应链的消息。

中国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和阳光能源等公司已经在布局中东市场上取得了先机,参与了卡塔尔800MW项目、阿布扎比2.1GW项目、埃及100MW替换改造项目的逆变器解决方案等。

然而,出口中东市场并非易事。中东和北非拥有大片沙漠,内陆风沙、日照强烈,海岸则高盐潮湿,对于光伏组件的抗风沙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许多太阳能发电厂都处于偏远的沙漠地区,因此还需要大量的远程监控设备用以保证电厂的顺利运行。此外,光伏组件还需要保证清洁,否则会导致发电量的大幅下降。

在商业层面上,发电价格的成本低带来的是招标价格屡创新低。目前中东太阳能发电领域竞争激烈,光伏项目招标价格低,给企业带来了经营困境。企业虽然开拓了市场,但需要承受高成本和低售价的风险。因此,中东当地的太阳能企业主要由Masdar、AWCA、Siraj能源等本土能源公司主导,中国供应商则以EPC的方式参加当地项目。

通过在目标市场建立产业链,中国光伏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并更快速地响应客户的要求,这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此外,这种多元化的供应链结构能够提高产业的韧性,减少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与本地合作伙伴和研发机构密切合作,可以加速新技术的开发和转移,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积极推动产能出海,中国光伏产业将稳步发展,为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与EqualOcean建立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