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发布首份退市后年报,未来胜算几何?

其他国际市场, China&Chinese 作者: 王之圣 编辑: 邢怡然 2023-07-26 16:25

在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上,滴滴无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代表性企业。作为网约车的龙头滴滴曾经成为过网约车上市第一股,然而很快就黯然退市,如今滴滴也公布了自己退市后的成绩单。让人惊讶的是,滴滴经历了APP下线,资本市场退市,却依然保持了1408亿的营收,让人不禁发问:网约车市场还有多少机遇?未来的网约车又会向何处去?

呃呃

滴滴公司介绍

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成立于2012年,是移动出行科技平台龙头企业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出行平台。滴滴在亚太、拉美和俄罗斯为超过5.5亿用户提供出租车召车、网约车、顺风车、公交、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代驾、汽车服务、配送及货运、金融等多元化服务。

目前,滴滴收入由三大业务构成,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近三年来三大板块营收及占比如下:

2020年,滴滴总营收为1417亿元,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336亿元、23亿元、5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4.3%、1.6%、4.1%。

2021年,滴滴总营收为1738.3亿元,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605.2亿元、36.2亿元、96.8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92.3%、2.1%、5.6%。

2022年,滴滴总营收为1408亿元,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259亿元、59亿元、90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89.4%、4.2%、6.4%。

由此可见,滴滴的国际化战略逐年加码,国际业务占总营收比例逐年稳步提升。

退市事件梳理

2021年6月30日,滴滴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出行企业。届时市值一度达870亿美元,超越百度,创造了当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美募资的最高纪录,也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中国公司在美规模最大的一次IPO。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并要求审查期间暂停滴滴在中国的新用户注册。随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相关通报,因滴滴在中国运营的26款应用程序存在违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收集个人信息的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前述应用程序。

2021年12月3日,公司宣布拟从纽交所退市。滴滴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前述程序下架和新用户注册的暂停对总交易额产生了不利影响,若前述情况若一直持续,可能会对公司业务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不从纽交所退市,将无法完成网络安全审查和整改。

2022年4月16日,滴滴宣布将于5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对退市进行表决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同意从纽交所退市。对此,证监会官网当日发布消息,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称,滴滴自主退市系特定个案,与其他在美上市中概股无关,不影响中美双方监管合作进程。

2022年6月2日,滴滴向美国证监会(SEC)正式提交退市申请表。按照规定,提交申请文件10天后,滴滴的退市决定正式生效。

退市后首份年报解读

1. 营收情况分析

2023年4月29日,滴滴在官网上发布2022年年报,这也是其2022年6月在纽交所退市后,交出的首份年度报告。年报显示,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收窄52%。其中,滴滴的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分别占总营收的89%、4%、7%。其中,占据滴滴营收近九成的中国出行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1605亿元下降至2022年的1259亿元,降幅为22%。

尽管营收下降,但其亏损额已经大幅收窄。过往数据显示,滴滴2021年曾亏损严重,净亏损493亿元。相比而言,其2022年的净亏损同比收窄52%。EqualOcean据悉,滴滴2021年的亏损幅度大增主要受投资影响。在投资方面,其亏损主要来源于橙心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滴滴在当年三季度确认了208亿元的净投资亏损,这导致其年度净亏损幅度的扩大。在2021年确认了上述亏损后,其2022年亏损幅度大幅收窄。

具体分业务来看,2022年,在滴滴三大主营业务中,中国出行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国际化业务收入则逆势大增逾60%。滴滴年报显示,国际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3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59亿元,增幅为62%。其他业务收入从2021年的97亿元降至2022年的90亿元,降幅为7%。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中,滴滴在全球有5.87亿名年活跃用户,2300万名年活跃司机。其中,中国出行业务有4.11亿名年活跃用户,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

EqualOcean查阅权威咨询机构长桥海豚投研的数据发现,2022年滴滴网约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为80%,虽然比巅峰时期超九成的占有率略有退步,优势仍相当明显。后疫情时代好转的市场环境和平台本身的优质服务,是滴滴在退市后仍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两个重要驱动因素。

2.发展趋势分析

从行业趋势看,滴滴未来大概率会继续发力国际业务及无人驾驶技术。

滴滴的国际业务,作为2022年三大业务中唯一增长的板块,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滴滴的国际化开始于投资模式,曾先后投资了Lyft、Grab、Ola、99等公司;自身参与国际业务的时间则始于2018年,并于2020年持续加码。据CIC数据,2020年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7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2%。

2022年,滴滴已在包括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16个国家开展业务,国际化出行及外卖在2023年日均完单660万。目前,滴滴已经在拉丁美洲、埃及的多个国家推出了共享摩托车服务“Moto”,还在拉丁美洲(智利、秘鲁等)实现了食品配送和金融服务。

自动驾驶,滴滴的下一个战场。2023年4月13日公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同时还公布了在技术、硬件、量产以及新业务探索方面的进展。同时,滴滴将与陕汽重卡形成战略合作,合力开发L4级自动驾驶卡车的量产,该量产车型将以陕汽重卡X6000平台为基础,搭载滴滴自动驾驶货运的混合智能编队系统KargoOne,具备无人化能力。预计在2023年第四季度,这一量产车型将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

2023年5月,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发布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这将是国内首次以整车企业和自动驾驶公司合资的形式推进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该量产车将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推动L4商业化加速落地。合资公司还将与滴滴出行及广汽集团旗下各投资企业开展成果应用合作,共同加速行业进步。

除此,滴滴业务的多元化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削减风险。滴滴不仅仅深耕于网约车业务,同时也积极拓展共享单车、货运、自动驾驶、金融服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电车充电等其他业务。

中国出行市场现状

滴滴退市后的近一年里,网约车市场已有明显变化。处于第二梯队的出行平台,如曹操、T3等相继获得融资,加快步伐抢占市场;以高德为首的聚合平台,凭借流量优势分走一块市场蛋糕并吸引华为、腾讯等巨头入局;一些中小型的运力平台或持有车辆的租赁公司,也在不断发力争夺市场话语权。

呜呜呜.png.png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3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7.16亿单,环比上升9.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网约车已经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总订单量超过43.1亿单,预计未来网约车整体交易规模将取得进一步提升。根据网经社报告显示,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146亿元,同比下降1.38%,用户规模为4.37亿人,同比降低3.32%。此外,2018-2021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分别为2865亿元(24.83%)、3058亿元(6.73%)、2691亿元(-12.01%)、3190亿元(18.54%)。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2021-2026年我国网约车年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2%,到2026年,我国网约车整体交易规模有望超过6000亿元。

1111.PNG.PNG

根据交通部于2023年1月12日披露的数据,网约车市场订单量排名前10位的平台,按订单合规率(指驾驶员和车辆均获得许可的订单量占比)从高到低的分别是如祺出行、携华出行、享道出行、T3出行、万顺叫车、首汽约车、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美团打车、花小猪出行。

另据易观分析的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中国网约车出行市场总体订单量达到5.08亿单,环比下降11.4%。其中滴滴出行的订单量达37154万单,T3出行5137万单,曹操出行2433万单,紧随其后的是美团打车、享道出行、万顺叫车、花小猪。如果仅看市场订单量,滴滴可谓一骑绝尘,T3出行、曹操出行位居行业第二、第三位。尽管与滴滴仍有差距,但这些后来者们在过去一年也铆足了劲追赶,并获得资本青睐。

中美两大出行龙头企业对比:Uber Vs 滴滴

滴滴与Uber的渊源可追溯到2015年。当时正值国内网约车大战的末期,此时Uber浩浩荡荡进军中国市场,早已是海外网约车龙头的Uber,意将中国市场一并纳入麾下,并要求滴滴接受40%的股份投资被收编。但经过一番补贴大战之后,Uber中国的业务却被滴滴全盘并入,滴滴和Uber也达成交叉持股的协议,其中Uber对滴滴在上市前持股比例达12.8%,而滴滴则在2020年已清空所持全部Uber股份,实现了4亿美元的投资收益。基于已有数据,滴滴和Uber的对比情况如下。

从营收的角度来看,2022年,Uber营收为2240.65亿元,同比增长82.6%;滴滴同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在这个维度上,Uber的营收领先于滴滴。

从业务的营收构成角度来看,滴滴的营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以及其他业务,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占比持续在90%左右。而Uber的分类口径与滴滴有所不同,Uber的营收业务主要有出行业务、配送业务、货运业务、ATG和其他科技业务。值得注意的是,Uber的配送业务(主要是外卖业务)营收占比近年来逐步提升,尤其是疫情之后,2020年占比为35%,2021年第一季度占比60%,2023年第一季度占比47.8%。

市场覆盖率的角度来看,滴滴的主战场依然是中国,而Uber更像是一个国际化平台。截止目前,Uber的服务覆盖了全球80多个国家超过10000个城镇,拉丁美洲、亚太地区、欧洲、中东和非洲等为Uber贡献了41%的营收。另外,Uber外卖业务也全线铺开,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可以看出Uber在全球化方面布局较早,业务进展也相对成熟。而根据滴滴招股书显示,目前滴滴的营收来源包括中国已拓展至16个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上,滴滴还是那个追赶者。但随着滴滴对于海外市场的推进,和Uber的差距应该会越来越小。

值得一提的是,业务的多元化,使得Uber在疫情期间具有较高抗压性和韧性。Uber2023年一季度财报显示,Uber的总预订额(Gross Bookings)3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收为88亿美元,同比增长29%。按业务划分,打车业务板块(Mobility)预订额为15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外卖业务板块(Delivery)预订额为150亿美元、同比增长8%,逆转了此前连续7个季度增速放缓的趋势,货运业务板块(Freight)预订额则为14亿美元、同比下降23%。

Uber另一大优势是运营技术的不断优化。EqualOcean据悉,Uber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高度准确”的乘车和送货时间,并通过更“可靠和经济高效”地处理文件来加快司机的上车速度。Uber的高管表示“我们仍处于使用大型数据模型来改善整个平台的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早期阶段,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滴滴未来出路剖析

进入2023年后,滴滴早已迈过最危险的时刻。从2019年滴滴占领中国网约车90%的市场份额,到经历退市风波,再到2022年的市占率降为80%左右。虽然市占率有所下滑,且伴随着一系列出行企业的涌现,但从数据来看,滴滴对中国出行市场的统治力依然难以被撼动。滴滴在出行领域的“老大”地位能保持几年,未来的出路在哪,或许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况,以及行业龙头Uber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第一,积极促进业务的多元化。从Uber的例子不难看出,公司不仅在网约车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外卖板块的营收占比也直逼打车业务营收占比。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表示“我认为总体而言,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依然强劲。他们把钱花在体验上,而餐饮外卖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Uber早在2022年初就宣布与泰晤士快船公司展开战略合作,并推出Uber Boat,这也是英国首批混合动力高速客运渡轮。据研究公司Yipi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3月Uber在美国网约车市场的占比份额为76%,高于2020年初的66%。多元化业务可以降低企业在某一细分领域市场过于饱和以及大环境震荡背景下面临的风险。

第二,加速国际业务的进程。作为三大业务中唯一增长的板块,加之无人驾驶发展势头迅猛,国际业务有潜力成为滴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秘密武器”。滴滴总裁柳青曾对外表示,滴滴负责拉美市场员工人数达1200人,占滴滴全球员工的1/10,可见国际业务的重要性。

第三,推进平台集成化。笔者通过采访数位滴滴司机了解到,目前网约车领域存在平台分散、乘客的即时需求有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当不同乘客使用某个软件打车时,可能会出现这个软件上的司机距离乘客较远,但其他打车软件的司机距离乘客更近的情况。因此,如果能有一个平台集中各类打车软件,不仅能够帮助乘客解决“打车难”的问题,也能帮助平台司机解决“订单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