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钨新能源与法国欧安诺联手打造“欧洲电池谷”
5月12日当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中国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法国欧安诺公司(Orano)计划投资15亿欧元(约114亿人民币),在法国北部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设立一家合资企业,涉及锂电池阴极材料的生产。

据公开资料显示,厦钨新能源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有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等。
厦钨新能赴法国设厂,无疑是中国新能源电池企业“出海”的又一里程碑。在欧美市场锂电池需求井喷、中国锂电池企业竞争力增强等多因素推动下,中国锂电池“出海”正呈蓬勃发展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将发展目光投向海外,主动布局供应链,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进程。
电池企业加速出海
根据独立研究提供商MERICS和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对2022年数据的分析,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正从原本的并购为主,转向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相关的绿地项目。
据报告显示,在大量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投资的推动下,中国对欧洲的绿地投资强劲增长,达到了45亿欧元,占中国对欧洲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的57%,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了并购。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飞速增长,成为中国动力电池出海的新动力。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长期布局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底气,而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也促使中国电动车企加速出海。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锂电企业在海外动作频频,出海设厂,布局海外供应链,已成为“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由于欧洲市场动力电池供应主要被韩国电池企业占据,中国企业主动出击有望提高在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和影响力。而本地化生产可以更加贴近客户,把握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此打造完整的供应链,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
除了厦钨在敦克尔克的投资外,远景动力日前也在法国杜埃市附近新建锂电池工厂,将从2025年初开始向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汽车公司供货。此外,璞泰来拟在瑞典松滋瓦尔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研发基地。
法国绿色能源产业的投资价值
马克龙于今年5月宣布,法国将采取“绿色产业税收抵免”措施,以支持绿氢、电池及组件、热泵、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的本土生产。他还表示,这一措施将是法国《绿色产业法案》的一部分,有望在2030年之前带动230亿欧元投资。
据了解,为了支持在法国的研发创新投资,法国提供了力度极大的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根据现行的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享受税收抵免。法国公司的部分研发费支出可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1亿欧元以下的研发费用按30%抵减,超过1亿欧元的部分按5%抵减)。
对于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第一个盈利年度可享受公司税100%减免;第二个盈利年度享受公司税50%减免,公司税减免上限为每36个月20万欧元。
法国媒体指出,法国税收抵免的优势是从项目一开始就提供资金,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只在生产开始时提供资金。法国政府希望用每年5亿欧元财政成本到2030年为法国吸引230亿欧元投资。
为了吸引更多投资,法国政府还将投入10亿欧元为绿色项目提供工业用地,简化并加快建厂审批程序,并投入7亿欧元培养未来工业所需人才。
电池企业出海法国的风险
以欧洲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正在成为动力电池新的增量市场。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而言,机遇和风险并存。
自今年10月1日起欧盟将实施碳关税政策,从2026年起削减欧盟企业免费配额,这意味着欧盟市场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此外,《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明确要求,2027年后电池碳足迹如果不能满足阈值要求,新能源汽车就不能在欧盟销售。
因此,动力电池碳足迹管理将成为中国电池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并与国际社会提前对接,实现互认,才是当务之急。同时,还需要全方位构建符合法案要求、且具备竞争力的关键上游原材料供应体系,扶持本地化供应链,与本土企业形成正面竞争。
此外,出海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还要跟随车企未来的市场布局方向。目前大多国产车企均计划在未来3年至5年重点布局德国、法国等欧洲主力市场。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产业和市场的需求以及关税将更加友好。
总而言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不能赶时髦或单纯地“跑马圈地”,应该做好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配套和储备,整合当地资源,用技术和产品实力拿下市场份额,这也是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