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十年再出发,All In出海全球化
2023年,亿欧“1号员工”、原亿欧副总裁李双从北大汇丰商学院毕业,加入黄渊普又一创业项目—出海全球化商业智库EqualOcean,担任合伙人,主管对外商务和对内组织运营工作。乡村长大,游历世界,离开体制,多次创业,李双始终“坚持折腾,坚守梦想”。重新启航,这次她All In出海全球化,将陪伴和支持一代中国的创业者在打造全球化组织与品牌的路上看见方向,看清路径。
爱折腾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折腾”,是李双人生的底色:她在乡村长大,后折腾到东北求学、北京工作;舍弃体制内的安逸生活,折腾到创业公司“摸爬滚打”。三十岁前后,她一口气去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总裁岗位屹然折腾回校园。现在,她再次辗转回到了创业的一线。
老一辈准要说,这姑娘有点“作”。但李双说,她心里有股劲儿,没法儿一直安安分分地待着,“一眼万年”的生活让她恐惧。
2023年,李双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毕业,放弃外企高薪职位,加入EqualOcean成为这家公司的三位合伙人之一。
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李双曾作为“1号员工”加入了亿欧网。她在亿欧网完成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公司在北京南锣鼓巷找了间符合预算、离地铁站不远的办公室,购置了一台二手空调。此后的数年里,她一直紧跟着公司发展的节奏和需要成长,从记者、分析师、编导到商务,再到行政、人事、财务和产品技术,在不同岗位上证明了自己的干劲和能力。26岁那年,升任副总裁。
从亿欧到EqualOcean,李双一直在做着“商业研究”这件事儿,只不过核心视角随着时代的趋势而变化:从互联网和OTO的兴起,到国内科创产业的发展,再到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品牌出海全球化的大浪潮。新的时代来临,总要有人持炬探路。
李双在ESG2023主持“2023年出海全球化投资趋势”圆桌讨论
“看世界”的种子在几代创业者心里生根发芽
无论是曾经刚毕业、身无分文的北漂时期,还是后来头顶高管和名校光环,李双始终不愿意“卖掉”梦想、失去热忱。在今年年中为EqualOcean新一批管培生所做的个人成长分享中,李双也是这样建议年轻同事的。
梦想和热忱并非与生俱来的禀赋,在李双看来,多数人要通过不断“折腾”才能辨清自己的梦想、保持自己的热忱——搅浑人生这潭水,看看最后沉淀下来的是什么。
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信息平台,再到现在的出海全球化智库,李双的初心一直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颗种子早在她孩童时期在乡间守在一台总是断电的电视前就种下了。
即使通信设施和媒介载体已高度发达,人们常感到自己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里,“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于各个领域,因此李双认为做信息平台这件事依然有必要、有价值。
出海全球化这个方向上,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是“后来者”。尽管新一代“生而全球化”的创业者已经具备了相当广阔的视野,但他们的“欧美前辈”在如何跨国经营业务、管理团队方面仍有上百年的经验有待挖掘。在非洲、拉美、中东等更广阔的天地里,中国品牌的存在感也仍然较弱。
成长在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的背景下,李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互联网尚未席卷中国的年代,这些“村里”的孩子从不多的电视节目选择中看到了世界的一个多彩切面。此后的人生,他们始终奋力追寻着更广的天地,不断突破物理和数字的边界,在不同的领域和环节搭建连接的桥梁。
李双在加拿大游学
同为乡村长大的快手创始人宿华曾说:“这个世界每天日新月异,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们在用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改变着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我们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记录可以留下更多人的影像,留下自己的信息,也能够留下自己观察到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表达、描述。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参与记录这个世界。”
李双是这样,几代中国创业者也正是怀着这样的热忱,在商业的世界开疆拓土,以商品、模式、组织、品牌为载体,依靠不断创新的设施与技术,使人与人、中国与世界之间互相看见。
人生的节奏和组织的进化
加入EqualOcean后,李双再次回到了创业的状态,白天黑夜的回复消息、督促同事、推进项目。
在亿欧创业的那些年,她轮岗过多个部门。每到一个陌生的岗位,她都选择倒逼自己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亮眼的成绩,推高组织的天花板。
在最早作为餐饮和消费方向的分析师时,李双就长期保持“阅读量第一、采访量第一”的纪录。2016年,她在公司内部创立了“视也视频”,以TED形式采访了超过200位创业者。2018年,李双轮岗至商务部,尽管起初内心多有抗拒,她仍在首周完成签单,成为销冠。
尽管“主线任务”的频繁切换带来不小的挑战,并曾一度让李双处于焦虑之中。但这既是她得以快速成长为管理层的重要助推因素之一,也是她作为创始团队的责任——向下,为执行同事树立标杆;向上,维护最高决策的正确性。
每个组织向前走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时候,问题是由“人与组织”的方向及速度不一致造成的摩擦,没有对错,只能尽力在情感和现实发展需求之间达成平衡。
李双回忆,在亿欧由媒体向智库转型的阶段,看着自己引进的同事有一些离开,有一些在拧巴的状态中调整、摸索,她很痛苦,甚至常常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怕这一大摊子事儿折在自己手里,更怕付出的一切“失去意义”。
为了向内求得心安,李双选择以学习消解焦虑,从快步向前的节奏中抽身出来,以旁观的视角反思、复盘。2017到2021年,她先后去读了美国MBA和北大EMBA学位,而后在一家外企Thoughtworks担任数字化战略总监。恰逢疫情,时隔两年,当下再次回到创业的起点,李双的心态好了许多,不再为“历史的必然”和“眼前的未知”所困。
李双赴北大汇丰商学院求学,已于2023年毕业
在过去的十年,李双曾与数千家大小公司的核心负责人深度对话,也见证了无数个“商业风口”吹高和跌落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她亲身经历了一个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调整中不断前进的周期;也见证过成立了30年的全球咨询外企在华拓展新业务的摸索和不易。
“即使成功创业过3次、5次,再从头起步时,该踩的坑一个都不会少踩,该经历的挑战一个都不会少经历。”李双看得很开,“能和有默契的伙伴一起做事,而不用再去从头磨合,重新信任关系,已经是很幸运了。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往往不是一开始风头最盛、最受追捧的,而是那些能够相信和坚持的团队。”李双这样说。
现在的她对组织管理和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一个高速成长、需要不断试错的创业公司来说,她更看重人与组织的愿景和状态是否契合,是否能够“和合共生”,纸面上看起来最优秀的人才未必能与公司携手走过风雨。合适最重要,就像在恋爱与婚姻中,“冷暖自知”。
在内在驱动力愈发夯实的过程中,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之于李双而言,成为了人生的乐趣和可能性。她相信愿景,相信自己能够推动组织前进。眼下的每一天,只需着力完成每一件“小事”:可能是打磨出一篇高质量的稿件,可能是招徕到一位好苗子、好伙伴。这是一位创业者最自洽、最幸福的精神状态。
做出好全球化的“眼”
2023年,出海全球化的“水温”越来越高,与冷冰冰的经济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企业以最高层为核心组团到海外考察,希望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找到市场、找到资源、找到时间差。
企业真正走出去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是高度复杂的,目前市面上没有一家“乙方”能全盘承接。李双现在带着团队在做的,就是把过去五年多来EqualOcean积累的位于各个区域、各个环节的资源规整到一个个模块,再拼出一张丰满的“出海地图”。
创业公司最忌“自定义”产品或服务,最理想的是从普遍存在的需求或痛点中提炼出通行的解决方案,哪怕这个“普遍”仅存在于一个小圈子里,就有了用户画像。EqualOcean做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广泛且深度地接触企业决策者和一线“听得到炮声的人”——也即许多公司设立的“出海业务负责人”这一岗位,以获知他们在所处的发展阶段遇到的出海问题,作为EqualOcean搭建服务体系的支撑。
以组织为例。不少企业在开启出海进程时,CEO需要做出多项关键选择:是先了解一个陌生的市场、做好调研,还是先组建业务团队、在摸索中调整认知?是在海外成立多个直属于集团的区域子公司,还是把经营交给当地合作伙伴,抑或两者结合?
不论是哪种情况,企业都十分需要引入兼具中外背景、且有创业意愿的复合型人才。而人才的成建制培养往往是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各行业当下存在比较大的出海人才缺口。
在李双看来,EqualOcean能够以多种服务形式回应这类诉求。最基础的层面上依然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企业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充分了解到同行业或同类型企业过往是以何种模式搭建出海组织、推广出海品牌、协调出海资源的,哪些表现平平,哪些顺风顺水,哪些经验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哪些环节需要基于自身情况大胆创新,避免闭门造车。此类信息都是EqualOcean在日常的研究中关注的话题。
李双在ESG2023发布“2023年出海全球化投资30人”榜单
在信息之上,EqualOcean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信任成本”。比如,哪些机构可以提供招聘、薪酬、合规、支付、营销等相关的优质服务?哪些机构在相关领域有较多的服务案例?这类机构在前期已经通过了EqualOcean的评估和筛选,可以在EqualOcean的资源地图中定位和匹配。
在组织这条线上纵深走,EqualOcean还计划在2024年推出“出海全球化学院(GGA)”,将自身积累的知识体系和资源网络开放给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输送出海方向的有强出海认知的从业者和管理者,让他们在带队走出去的过程中有充分的认知基础,有丰富的资源库,心里不慌。
李双认为,EqualOcean的角色就像一双“眼睛”:在出海全球化这一方向上,不断发掘海外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出海企业的各类诉求,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属性定方向,根据所处的阶段匹配合适的资源。看见未来的同时,看清眼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