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hinese Author:钱一如 Oct 09, 2023 09:00 AM (GMT+8)

绿色投资是一座没有捷径、需要费力攀爬的险峰,已经有前人知难而返,也有人穿越周期,披荆斩棘

interview

ESG一词于2004年在联合国的一份名为《Who Cares Wins,在乎者即赢家》的报告中首次正式出现,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现逐渐成为衡量品牌治理结构、可持续发展、长期盈利能力的新标准。各大企业也将其作为发展的核心关注点之一;特别是在二级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将ESG报告作为“第二财报”进行披露。

在我国,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红杉中国、高瓴、中金资本、IDG资本等多家资本巨头在最近一年纷纷发起设立百亿规模碳中和基金,入局这个超万亿的大赛道。

作为ESG投资的最早期的实践者之一,清新资本自2017年创立起就重点关注相关产业投资,专注于清洁能源、节能节碳、循环经济领域的早中期投资机会,并于2020年正式成为当时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的中国65家签约机构之一。

目前,清新资本已切入双碳赛道,并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清新碳和,这是一支聚焦于碳资产投资并关注碳交易(碳配额及核证自愿减排量)的团队,与清新资本共享双碳投资生态、与专业服务机构及专家顾问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已与大型央/国企及电力集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6月初,清新碳和首支人民币气候基金完成首次关账。据悉,该基金重点关注气候产品及碳资产领域的投资,重点投向以生态和绿色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碳资产。

清新资本的合伙人胡宇晨Steven,更是该领域的一位资深投手,在新能源、循环经济与消费行业有20年丰富的投资经历,其投资的众多企业,也都在让地球变得更好:

  • 万物新生(RERE:NYSE):“互联网+环保”模式助力“生产-消费- 回收与循环消费”的新链路,实现“让闲置不用,都物尽其用”的目标

  • 爱回收爱分类:“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通过智能回收体系共建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绿色生态智慧城市

  • 爱德曼氢能:打造氢电循环的产业格局,用科技驱动绿色发展,助力双碳达标

  • 北新新能源:专注动力锂电产业链再生利用,让废旧电池拥有新生命、新生意

  • 乐创能源:致力于在极致的储能软硬件产品基础之上,重新定义服务用户的所有过程,为用户侧提供超越期待的全程智慧能源体验

  • 华奕新能源:以环保科技为起点、以蒸发冷却技术及AI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创新节能产品应用创造低碳生活

希望EqualOcean与胡宇晨的这场对话,可以帮助企业在即将到来的碳金时代,更好的理解ESG、实践ESG,把握住当下这个结构性的机会。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EqualOcean整理编辑后发布。


EqualOcean:从您的关注度来看,中国的企业在ESG方向上都做得怎么样?

胡宇晨:中国企业目前在这个板块上还是比较薄弱的。对于企业来说,ESG的实践依然属于自愿型的行为,而这种自愿行为肯定是取决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企业可能都没有这种积极性去做这个事情。

EqualOcean:中国企业缺乏动力去做ESG的原因都有什么?

胡宇晨: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ESG其实对于大多数企业还是一个成本项。企业需要花费额外的费用、人力,或者聘用相关的评估机构以及咨询公司,但是这一部分投入的成本并没有带来绝对实际的收益。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这方面的成本费用也会控制的更严格。另外,从资本的角度来看,目前资本市场也并未对ESG 或者绿色相关产业给出额外的溢价,或者在估值上、信用评级上、融资成本上给到额外的加分或者激励。同时,政策的强制性方面也并不是很到位。在这种情况下,ESG只是一个成本,大家(企业)自然不会有很强的动力去了解以及实践ESG。

EqualOcean:在这种情况下,哪些企业会最先迈出第一步?

胡宇晨:我觉得这取决于哪个行业有最强烈的需求、哪个行业的下游客户或相关机构有强制性的要求、或者哪些企业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得到额外的收益。这三点均会“倒逼”企业去推进ESG这个事情。

比如说欧盟设立的《新电池法》,对进口动力电池有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所有出口到欧洲的动力电池,自2027年起,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那么这个方向上的中国出海企业,则必须遵守该法规去做相关的 ESG 或者绿色认证,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倒逼企业的方法。

收益端最好的例证则是特斯拉。在2022年,特斯拉全年营收8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特斯拉汽车业务全年营收为714.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而出售碳积分(regulatory credits,即碳排放信用额度)为特斯拉贡献了17.76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21%。事实上,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靠出售碳积分,获得了近200万美元的收入。而在从2013年至2022年的10年中,出售碳积分为特斯拉总共带来而来70.75亿美元的收入,甚至成为了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另外一个就是市场化的倒逼。比如在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国际环境倡议下,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积极参与,截至 2023年7月,全球已有超过 400家成员,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可口可乐、微软、飞利浦、高盛、台积电等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企业成为RE100会员。中国企业方面,2020年8月,远景科技集团成为最早加入这个倡议的中国企业。此后,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秦淮数据、远大集团、亿利资源等企业也陆续加入;腾讯公司最近也表态将计划加入RE100。

加入RE100的企业除承诺本身达到100%使用清洁能源外,还会进一步要求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做到这一要求。比如对于苹果而言,要想在企业层面实现碳中和,就需要倒逼其供应链上所有的供应商,从富士康到直营门店,都需要通过采用绿电、采购绿证等更好的实现ESG。

EqualOcean:您如何评价中国企业目前在ESG的进程?

胡宇晨:中国的碳交易市场这一点而言,发展是很快的。自2021年7月多地碳交易正式开市以来,我国碳交易市场增量大幅上涨。上海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22 日,全国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 2.82 亿吨,累计成交额为 137.22 亿元。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作为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重启规划逐渐明朗,市场普遍预计CCER有望在今年内重启。自愿减排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之间的互动,可以为碳减排提供协同效应,从而大幅提升市场内的交易活跃度。

虽然全国碳市场目前只将电力行业纳入了管控范围(即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但在很近的将来,全国碳市场的扩容将是一个很大概率的事件;重污染、高排放的行业,比如石油、石化、钢铁、建材、航空、有色、造纸等行业在未来一至两年内,都将会被纳入到整个碳市场,进行强制管控。这八大行业约占全国 80% 的碳排放量,如果能够将其都纳入到管控范围里,倒逼企业在生产工艺、节能环保设备、碳资产管理上升级,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约80%的碳排放会得到有效的管控。而对于这些控排企业而言,他们可以在两个市场中共同参与,既通过自愿减排实现环保目标,又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购买减排量,以此支付碳排放的成本或者来创造收益。

EqualOcean:对于企业ESG的评级,您认为中国有什么可以精进的地方?

胡宇晨:最关键的其实就是碳市场,这是目前能够弥补ESG不足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目前我国在制度层面的储备其实已经非常完善了,就等CCER开市交易。通过这种交易制度来活跃整个碳市场,从而进一步实现碳中和。

因为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金融市场,具有高度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包括估值、评估、审计等,规则细致;同时它也拥有非常具体的量化的措施,所有排放行为都可清晰的核算与监管,也具备明确的价格机制;更重要的是碳市场以配额总量上限、未履约部分罚款等形式主动控制碳排放量,相比采取负面清单形式的ESG更能调动企业主动减排,所以会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工具。

相比之下,企业自愿的呼吁或文字性的披露,由于缺乏全球通用的一个强制性的标准,更多还是个体的行为;无法量化预测的描述,可信度将会大打折扣。

EqualOcean: 有观点认为“不是把ESG国际标准本土化,而是把中国实践国际化”,您怎么看?

胡宇晨:有这种说法,但我觉得真的有效的做法还是要跟国际接轨,这样才有兑换的意义。我们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绿证、绿电,但是也要能够跟国外进行互换,满足自由兑换的需求,否则企业无法开展采购。

碳排放权可以被认作是一种新的贸易制度。它是在原来的贸易体系上叠加了一层绿色的、碳中和的标准,成为一种准入门槛。从而衍生出碳关税、碳资产以及其他一些金融的衍生品。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体系,是不可能完全摆脱国外、建立所谓中国独有的制度,除非不参与全球的贸易;而如此的可能性并不大。

EqualOcean:清新资本是“双碳” 背景下的佼佼者,曾投过北新新能、华奕新能源、万物新生等明星项目;同时成立碳资产管理公司清新碳和,更加关注双碳投资生态。请问当时决定布署这方面业务的契机和初衷是什么?在该领域,清新资本这些年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胡宇晨:我们其实底层的逻辑其实就是围绕“碳排放”这个关键词。粗略来说,碳排放可以分为四大块:第一,能源转型,从化石能源转为新能源(太阳能、氢能等);第二,交通板块;第三,工业脱碳,即前面提到的八大行业,通过碳关税、碳市场等倒逼企业改革。第四,碳普惠,包含日常出行、用餐等。

循环经济在其中也是占到一定的重要性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布局会比较完善,万物新生(爱回收)便是典型案例之一。爱回收最早是回收3C产品起家,后来我们和爱回收一起孵化了爱分类,做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目前在35个城市有运营,未来会继续扩大我们的覆盖范围。近期我们关注锂电池产业链,从回收的定值定价、应用,再到最后的可再生拆解、利用等一系列的循环利用。我们希望覆盖各个大的类目,从企业端的到家庭端的,从高值到低值的,实现全方位的覆盖。

同时,我们还想把它做得更好一点、更完善一点。爱回收的ESG报告中公布了其2022年度的碳减排量,但这个数字其实是并不完全符合碳市场的标准的;它更多的是一个咨询公司或是企业自己的一个评估,后续无法通过评估转换成为一种金融资产。所以我们现在会去对接碳交易所,跟专业的碳汇开发商、资源检排量开发商合作,帮助企业(爱回收)来按照碳市场或者碳金融的标准,重新评估它真正的碳减排量,使其符合全球统一的标准,让数字更有说服力。另外,因为碳资产本身是可以交易、可以获利的,对企业来说也是额外的一种收益。与国际市场的量化标准接轨后,企业的碳减排就有可能从单纯去请咨询公司进行核算披露的“成本项”变成“创收项”了,企业因此也将更有动力的、更持续的去做这个ESG。

EqualOcean:未来清新资本是否考虑将这一类的成功经验,投入到更多其他的项目上呢?

胡宇晨:是的,专业的术语叫碳普惠;在碳普惠机制下也有很多相关的碳金融产品;我们认为未来碳普惠的市场潜力是很大的。

目前,碳普惠产品在全国 9 个地方交易所进行交易,北京、广州特别活跃。比如北京交易所比较创新的碳普惠产品就是高德地图。用户使用高德地图去规划路线,就可以节省行驶里程和燃油,从而减少碳排放;这部分资产经过评估后,便在北京交易所去卖出。截止目前,北京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务)高德平台上参与碳普惠的用户数已超过230万,2022年北京MaaS高德平台上绿色出行碳减排总量超过20万吨,相当于10万辆燃油车停驶一年的减排量。此外,二期碳交易量达到了9.76万吨,并将权益全部返还给参与绿色出行碳普惠的北京MaaS用户。

而其购买方主要是北京的控排企业,除了刚刚说到的八大行业,还有很多高耗能的用户,比如说像故宫、王府井等等,这些用电大户都被纳入了管控范围,需要购买这些碳产品去抵扣它的碳排放。2021年9月,高德地图与买方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就1.5万吨碳减排量完成交易,成为全球首笔绿色出行碳交易。

EqualOcean:对于3C产品的循环经济来说,现在市面上的同质化服务逐渐多了起来,比如转转、 闲鱼等;在这种情况下,爱回收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胡宇晨:爱回收一直在致力于给客户提供更高的回收价,在下游环节不断的去除中间商,从而将更多的利润释放出来、回归上游,给消费者提供更高的这个回收价格。同时,因为手机及其他一些电子产品往往会涉及一些隐私性的东西,爱回收也是在安全性方面严格把控,没有出现过安全事件。最后是回收的便捷性,现在都支持上门回收或者邮寄服务,选择更丰富。EqualOcean:爱回收在ESG方向上的优秀表现,理论上是应该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但我们关注到,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您如何评价?

胡宇晨: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中概股的系统性问题。第二就是循环经济或者回收行业,受限于海外消费者的消费力以及消费观念,导致循环经济在欧美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大的行业,其受投资的关注程度也并未拥有任何较高的优先级。相反,中国反而有可能成为循环经济的一个大国,因为循环经济要取得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存量要大,而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拥有国。

未来希望这两方面的因素能够有所改变。第一是期待中概股能够重新获得海外投资人的关注。第二是期待中国市场对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所提升。我们相信,给爱回收一定的时间,它将会成长为规模更加的庞大的一家企业,我们也期待爱回收能够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龙头,获得资本市场的额外的溢价。

EqualOcean:前不久,欧盟委员会通过并公布了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该细则从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续到2025年底。按照计划,过渡期结束后,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您认为这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何种潜在影响?

胡宇晨:我认为碳排放权其实就等于经济发展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欧盟的CBAM是一种“绿色门槛”或“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因为欧盟自己在绿色工业上已经有了一定成效。而对于我们来说,在出口时,我们也将被迫合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如果CBAM范围扩大至整车领域,我国每年乘用车产品出口可能面临超百亿元的碳税成本。我们要做的,一是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减轻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二是提升自身能力,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绿色能源使用比例、采用低碳技术等,以减少产品的碳排放。

EqualOcean:您对中国在ESG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上,有什么期待?

胡宇晨:我们希望能够出现一些真正的动力来推动ESG的进程,像是强制性的政策、资本市场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是来自大厂的倒逼,比如说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通过他们形成带头示范作用,从而倒逼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去实现真正的绿色化。同时,也希望能够给到企业在估值、融资成本、信用评级等方面,一些正向激励或是额外的经济收益,形成良性的制度,更持续的去推进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