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P计划——药企出海的“胡志明小道”

东南亚市场 作者: EqualOcean 2024-01-22 20:13

在国际上已经获批的创新药,要想尽早实现多地商业化,获得全球定价,是近几年摆在众多Biotech公司面前的一道考题。常规操作下需要“先上市后入市”,然而海外上市路途漫漫,不确定性加剧,想要尽早在当地市场获批并非易事。事实上,打开市场实现商业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打开更多通路也可以实现出海目标。

medicine

博鳌乐城“先行先试”通道日渐被国内市场熟悉和了解,“乐城模式”旨在通过创新引进海外已经上市但尚未在国内上市的药品,让临床有急需且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患者能够最快用到国际上已经获批且有定价的治疗方案。“乐城模式”成为目前跨国药企的药物或是国内企业license-in产品已在海外上市,进入国内市场的一条新通道。

「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Named Patient Program,NPP)开始走进国内市场的“视野”打开国内药企走向海外市场的思路和通道。

同情用药是在欧美十分常见的加速患者可及性的手段,一般统称为早期准入计划(Early access programs,EAPs),药企可以通过EAPs提前销售周期,获取辅助性clinical value demonstration给监管和payer看,或是RWE。药物上市后,EAPs会逐步撤销,转入患者援助也就是PAP模式。无论在EU和FDA下叫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 CU),患者用药计划(Named Patient Programme, NPP),或是英国的早期获取药物计划(Early Access to Medicines Scheme, EAMS),都需要满足以下3个要求:1.未上市药物,且当前在本地区存在II/III期临床试验;2.临床急需适应症(如癌症,罕见病或特定公共卫生急症,如新冠)3.面向无法纳入当前II/III期临床试验的患者,通常是因为不符合入组条件实际上还有一个隐含的第4点:对该患者,药物疗效与安全性有较大把握的预期叠加起来,就是对临床亟需,且无法纳入临床试验的可适用患者使用本地区未上市药物。

首先是让临床急需的病人用上药。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两条腿走路”,既可以走常规的完成临床试验后申报上市,也可以通过NPP的模式。而在NPP的模式下,通过商业化定价,更早更快获得商业收入,也可以通过真实世界数据缩短上市时间。以欧盟为例。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0年5月的期刊显示,2007年,EMA 人用药品委员会(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Human Use,CHMP)发布《医疗产品同情使用指南》提出,部分成员国允许医生为患者提出临床试验药物拓展使用,即命名患者用药计划(Named Patient Programme,NPP)。NPP计划下,医生基于临床治疗需要,为少数特定患者提出参加拓展用药计划的申请,并由医生作为项目责任主体,承担相应责任,通常参与患者数较少并在申请时明确用药患者的个人信息。

图|医生给病人展示可选择的诊疗方案

能够纳入NPP计划,对产品有哪些要求?第一,关键是临床价值,要能满足当地患者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医生愿意开具处方;第二,需要是药物已经在一国获批上市,证明安全有效。作为“走出去”的一条通道,一定程度上与国内“引进来”的“乐城模式”具有“神似”。在全世界范围内, 实现商业化的路径,最主要的是通过临床试验,获批上市后进入市场销售。以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为例,于2019年开始在美国进行桥接临床试验,已经获得孤儿药资格认证、快速通道资格等,据杨大俊告诉财经网,目前临床研究都在继续推进。

由于NPP不同于慈善赠药项目,需要患者自费购药企业药品定价和患者购药报销成为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对应需要解决的就是支付问题。以欧盟为例,对于拓展用药期间患者使用药物的费用承担及是否报销的问题,欧盟没有统一规定,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大部分国家如德国、西班牙、英国、奥地利、希腊等是由制药企业免费提供的,法国、意大利由医院或国家医疗保险承担,荷兰则由患者或企业承担且通常不予报销。匹配海外进口特药引进国内,就在2020年8月,全球首款境内外特种药品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乐城特药险”正式发布,而后在2021年8月,乐城特药首次走出海南纳入普惠医保。

对于药企而言,无论是积极借助博鳌乐城作为进入国内市场的新通道,还是借由NPP计划实现出海,在较早实现商业化落地外,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从临床研究到真实世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