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印度伤心往事

东南亚市场, 北美市场, China&Chinese 作者: 钱一如, 李玥涵 编辑: 李玥涵 2024-01-24 00:24

追忆年华,令人感伤。

Xiaomi brand logo

2024年1月,小米在印度市场推出Redmi Note 13 5G系列手机仅两天,就创下了近9亿人民币的销售业绩。小米印度在推特上感谢了印度消费者的支持,表示该系列是“超级手机,重新定义卓越”,还承诺将继续为印度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和优质的产品。然而,这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却是小米在印度市场征战的一路波折与坎坷。在过去的十年里,小米虽笑对挑战、着意坚守,但那些令人唏嘘的历史却总是勾起“伤心”的回忆。

从印度出发

印度是小米2014年走上国际化道路后的第一站。

作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拥有14.28亿人口,6亿智能手机用户。而随着印度经济发展、消费能力提升,用户对手机的需求正在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这更是给了小米充分的想象空间。

1.jpeg.jpeg

2016年,小米收入增长达700%,总营收超过10亿美元,创下印度最快达到该业绩纪录的公司。2017年6月,印度首个小米之家开门营业;同年以 23.5% 的市场份额追平三星,并列成为当年印度市场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品牌。

起初,通过与本地电商如亚马逊、Flipkart、Snapdeal的合作,小米快速打开了印度在线销售渠道。同时,小米积极拓展线下渠道,与本地零售商合作在各大城市开设线下店面,还与Sangeeta、Poorvika、Croma和信实数码等大型零售商合作,进入他们的店面。2015年开始,小米在印度当地陆续建立7家工厂,与印度政府的“Made in India(印度制造)”政策紧密结合,为当地提供了2万个工作岗位,实现小米在印度销售的手机99%都由印度工厂生产。截至2023年7月,小米在印度已有1.8万家线下店面,并计划在2024年内将销售人员扩充一倍至1.2万人。

凭借多渠道销售和出色的社交媒体投放营销,小米在进入印度三年后截至2017年3月的财年内,就实现了扭亏为盈,成为印度销量最高的智能手机品牌,市场份额占比达23.5%。小米还在印度推出智能电视,即将成为印度智能电视第一品牌,同时是印度第一大可穿戴品牌和第一大移动电源品牌,分别拥有超过40%和35%的市场份额。

2.png.png

2023年,小米印度出货量超过2510万部,同比增长17%。同时,小米在印度进入了至少三个新领域:金融科技、广告、游戏,比如小米推出的支付服务MiPay、借贷平台MiCredit、游戏Survival Game等,也因此成为印度最大的多元化科技公司之一。

失意印度

对印度的爱是真的,“恨”也是真的——因为市场是真大,但是生意是真难做。

2021年1月,印度当地一家非营利组织“软件自由法律中心”指控小米侵犯其专利,要求赔偿10亿卢比(约1.5亿人民币);2022年1月,小米再次被印度政府以逃税为由追缴65.3亿卢比(约5.6亿元人民币)。

2023年6月9日,印度执法局发布文件称,该局已经向小米技术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小米印度分公司、部分高管,及花旗、汇丰、德意志等三家银行发出正式通知,指控其“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涉嫌违反该国《外汇管理法》(FEMA);基于该指控,此前印度当局已冻结了小米的555.1亿卢比(约48.2亿元人民币)资产,相当于小米2022年全年全球利润的57%,印度9年经营利润总额的6倍。

对此,小米回应称公司所有运营活动都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小米印度支付的这些版税均用于印度版本产品中所使用的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小米印度来说,支付此类版税是合法的商业行为”。

根据公开资料和媒体报道,这场指控要从2022年5月的“非法汇款”纠纷追溯起,彼时印度当局指控小米及其旗下印度子公司小米印度从2015年开始就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国外实体非法汇款,违反了印度1999年《外汇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小米印度公司曾对此做出解释,表示被认为是“向国外实体非法汇款”的费用中,有超过八成都是付给美国高通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但印度方面认为,小米支付专利授权费属于进口软件,没有交软件进口关税,属于“偷逃税”,需要补税加罚款。

类似的戏码不只在中国出海企业身上上演。

被誉为“外企坟场”的印度,频频以逃税、做假账、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向各大国际巨头开刀,直接导致其营商环境信用的恶化。此外,印度政府出台政策要求外国企业引入印度股权合作伙伴,意味着外国企业在本地市场上将失去一部分管理和控制权。

       3.png.png


“印度制造”的牺牲品

曾经的小米不断通过加大本地化投资来回应印度政府“印度制造”的号召,雷军甚至曾在接受印度采访时表示,“未来5年,小米将向印度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围绕智能手机品牌,建立一个应用生态系统,将小米在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复制到印度。”

4.png.png

(图片来自The Hindu官网文章, 由 Haider Ali Khan拍摄)

然而,监管环境的收紧让小米和广大中国出海企业感到“失望”。

2020年起,印度开展了一项价值4000亿卢比的电子制造业发展激励计划,手机领域中,除了Micromax、Lava等印度本土公司,三星、苹果,富士康、和硕等企业都在该激励名单中,而小米、OPPO、vivo这些国内手机品牌都没有出现在名单之内。2022年,小米市场占比已经从2021年的25%,缩减到20%,份额出现明显下跌。

这一点也不意外——毕竟,中国和中国企业是“印度制造”最强大的“假想敌”, 在经济上频繁对“中国制造”和“中国投资”设置壁垒也是可以预料到的。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2014~2023年,印度发起的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多达127起,反补贴案8起,保障措施案145起,涉案产品涵盖机电、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纺织等行业。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中国贸易救济调查发起国,以及第一大对中国反倾销案申诉国。一位曾驻印度的投资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印度政府内部还是把打击中国企业作为头号目标之一,“印度政府官员是在抓中国企业的,甚至作为 KPI 考核之一。”

事实上,多年来,印度的对外开放政策一直在保守与开放之间摇摆不定:90年代初期,印度启动经济开放,大幅降低关税以吸引外资;然而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后,印度又恢复了较高的贸易壁垒;2000年前后,随着世界几大经济体大腾飞,印度又重新对外开放。

然而,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口号,再次强调保护主义。虽然设想引入外商投资,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然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过去10年来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13%~17%左右,离25%的设定目标相去甚远。

EqualOcean查阅Invest India(投资印度)网站发现,印度当局称,预计到 2026年,印度将拥有8.5亿智能手机用户,约占总人口的 55%,而其更是计划到2025-2026年,利用本土供应链和生产链,生产价值1260亿美元的手机。

事实上,印度手机产业的崛起确实是印度产业本土化的一个显著成果,实现了从对进口的依赖到支持出口的重要变革。然而,对于前来赴印度建厂、吸纳劳动力、输出技术的小米等中国手机品牌而言,却成为了这一本土化目标实现后的典型牺牲品。当利用价值枯竭,便变成了过时的“工具”。

小米在印度的未来猜想

2023年1月31日,让小米攀升至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小米印度全球副总裁 Manu Kumar Jain(马努·库马尔·贾因)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离职,不仅如此,其线下销售总监Sunil Baby、首席商务官Raghu Reddy、营销总经理Sumit Sunal等也相继辞职。

5.png.png

(小米印度全球副总裁马努·库马尔·贾因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离职,图片截自推特)

究其原因,相关媒体把焦点放在小米印度市场份额的急速萎缩和一系列与印度当局的纠纷。路透社披露的一份法庭文件显示,马努·库马尔·贾因和首席财务官萨米尔·拉奥及其家人,在接受印度执法机构询问时,曾遭到“身体暴力和胁迫威胁”。

而这场印度管理团队的换血也给小米印度发展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6.jpeg.jpeg

(小米印度全球副总裁 马努·库马尔·贾因, 图片来自公开资料)

2023年7月,有员工透露,小米在印度公司员工数量已从1400人左右减少到约1000人,成为小米在逐渐意识到印度市场强大阻力后而进行的无奈举措。本次裁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小米对未来的担忧,虽然在印度建立的7座工厂和布局无法轻言放弃,但未来印度政策的走向——比如印度政府曾出台政策要求外国企业引入印度股权合作伙伴——可能一步一步将“小米印度”转变为“印度小米”。

未来,小米或许不会在印度市场再如此前般激进地投入,而是将适当转向其他国际市场上寻求稳定增量,毕竟身处乌卡时代,“确定性”显得更加珍贵。同时,积极与印度官方沟通的心态、印度当局对其产业链尚未能完全摆脱对中国企业依赖的认识,也或许能成为一个泄压阀,给小米带来度过难关的信心。

对于小米来说,其真正应该思考的不仅是此后自身在印度增长的问题,更是如何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与印度本土企业和谐共生。

结语

追忆年华,令人感伤。

2015年,雷军前往印度观察当地风土人情、在小米i4发布会演讲台上满眼信心喊出“are you ok?”,而这一句话的走红,在中国网民眼中曾被骄傲地视作中国企业全球化出圈的一个亮眼瞬间。

2017年,雷军又访问印度,获总理莫迪接见,两人探讨着“互联网+”模式在印度的成功性,这样的时刻,他们分享着共同的未来构想图景;但在近几年,雷军已不再在印度继续投资,一些报道中“加大投资”的乐观想象,也被一一指认为谣言……

曾经满怀希望投身印度的小米,如今成为历史上令人唏嘘的一页。而这一段艰难的历程,不仅是品牌的挣扎,更是中印两国关系中一个令人深思的节点。

小米和印度,也将在未来的协商与拉扯中相处下去。


此文为「EqualOcean全球化标杆企业——小米」系列研究的第一篇,后续将陆续放出更多文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