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AI已实现增量收入,但增速仍慢于其他AI巨头。
Baidu
2月28日,百度(9888:HK;BIDU:NASDAQ)发布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
2023年,百度全年总营收达1345.98亿元,同比增长 9%,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为287亿元,同比增速达39%。其核心收入达103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网络营销营收为751亿元,同比增长8%;非营销营收为284亿元,同比增长9%。来自旗下视频业务爱奇艺的营收为319亿元,同比增长10%。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百度营收成本达650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235亿元,同比增长15%;研发支出为242亿元,同比增长4%。
2023年第四季度,百度实现营收 349.51 亿元,略逊于市场预期的 351.4 亿元,同比增长 5.67%,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77.55 亿元,同比大涨 44%。依具体业务来看,第四季度百度核心收入达275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网络营销营收为192亿元,同比增长6%;非网络营销营收为83亿元,同比增长9%。
报告期内,来自爱奇艺的营收为77亿元,同比增长2%;营业成本为人民币 174 亿元,同比增长 3%,主要是由于 AI 云业务相关成本的增加,部分被内容成本的减少所抵消。爱奇艺四季度平均每天的总订阅会员数为 1.003 亿,2022 年同期数据为 1.116 亿,2023 年第三季度为 1.075 亿,同比、环比均下降。
支出方面,第四季度百度的营收成本为17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5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研发支出为63亿元,同比增长11%。
移动生态系统方面,2023年12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到6.67亿,同比增长3%。
百度作为老牌互联网巨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步步退守,终于 2023 年赶上 AI 开启的新赛道的潮头。但相比起微软、谷歌、META 等巨头借 AI 一路上涨,甚至一年内连翻数倍,百度似乎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财报发布后,今年以来两个月,百度股价已经跌超10%,而同期微软上涨超 8%、谷歌跌 2%、META 涨 37%,引领整个 AI 风潮的芯片开发商英伟达更是上涨了 56%。虽然如此,至少百度在国内 AI 领域仍有一席之地,其中,文心一言发挥重要作用。
文心一言是百度的自研底层大模型,首发于 2023 年 3 月 16 日,并在 8 月底成为首批通过备案的大模型产品之一。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去年 11 月的演讲中表示,目前国内有 200 多家大模型,“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调用量比这 200 多家大模型调用量加起来还要多。”目前,文心大模型的日调用量已超过5000万次,季度环比增长190%,约有2.6万家企业调用文心大模型。
百度正努力让文心大模型成为公司新增长点。四季度内,中国三星、荣耀、汽车之家等头部企业均与百度达成合作。并且,李彦宏在2月28日晚间的财报电话会上透露,百度已在文字生视频等领域进行投资,可见其对AI大模型领域的重视。
同时,百度推出飞桨社区,为AI 学习者提供人工智能学习与实训社区。财报显示,飞桨已凝聚 1070 万开发者,服务 23.5 万家企事业单位,基于飞桨创建了 86 万个模型。
智能驾驶业务方面,截至 2024 年 1 月 2 日,百度旗下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萝卜快跑(Apollo)总服务量超 500 万单;四季度内,萝卜快跑服务单数同比增长 49% 至 83.9 万单,在武汉地区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达到 45%。2月27日,百度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武汉白沙洲大桥,实现自动驾驶成功横跨长江。
李彦宏表示:“2023 年,我们在迭代文心大模型与文心一言、重构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百度核心业务保持韧性和健康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定对生成式 AI 和基础模型的投入,为创造新增长引擎奠定基础。”
截至发稿,百度港股每股100.20港元,总市值2802亿港元;美股每股103.31美元,总市值361.1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