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西班牙系教授程弋洋:中企出海需要先熟悉当地的政治、社会生态等

China&Chinese 作者: EqualOcean 2024-07-04 23:04

2024年6月26日-27日,由出海全球化新型智库EqualOcean主办的「2024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4)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圆满落幕。136位上台嘉宾、3000+人次到场观众,共同打造了2024年中出海方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 在6月26日的“专家学者纵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大战略"圆桌讨论中,复旦大学西班牙文系教授程弋洋、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共同带来了真知灼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者余文琦主持本场论坛,以下为程弋洋教授的发言:

1

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西班牙文系教授程弋洋,我于26年前开始学习西班牙语,身边的同学、朋友,包括学生,都是90年代末就开始进入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一开始我作为旁观者,只是业余的聊一聊,后来国家有出海方向的需求,且我们学校里也有智库,于是我们通过做调研,给政府、国家出言献策。之后我就比较深入的调研了大概十几家中资企业,主要是大型国企,当然也包括一些民企,他们到拉美去为什么成功、失败,将这些经验总结形成政策报告给政府资政用。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为政府服务,也是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给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作为一个西语学者,我对于整个西班牙语世界,特别是拉丁美洲这些国家是有很深感情的,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以及中拉之间的互通互融一直密切关注着。

近年来,全球化这件事进入了下半场。原先中国是个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特点就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但是现在很多国家对我们有关税壁垒,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慢慢失去原有的世界市场,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这样的情形下存留和开拓市场。

程 1.jpg.jpg

最近我看到有文章说墨西哥是中国企业的白手套,大批的中国企业最近都在奔往墨西哥,墨西哥各个州政府甚至都在中国建立了接受中资企业、中国投资的代表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背后的逻辑在于,中美之间贸易争端的问题,导致中国企业在失去美国市场。而中国企业纷纷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向了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企业不约而同发现去墨西哥建厂就可以规避掉市场准入问题从而维持原有的市场,而他们的客户在多年合作有互信共识的基础上也愿意维持这个现状,认同他们这样的解决方式。我观察到的案例中就有上海特斯拉工厂的产业链。特斯拉现在在墨西哥建了一家超级工厂,这些产业链纷纷跟着特斯拉去墨西哥落地相关的配套企业,这就导致对懂西语的人产生了大量需求,所以他们都来我们单位寻求西语系毕业的学生。另一个城市案例是苏州,我是苏州人,苏州原来台资的那些电脑工厂,全部也都在纷纷往墨西哥转移,背后的逻辑相似,都是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这也是一个当下出海格局的一个新动态,中资企业在不断适应变化的全球地缘政治的情况,适应新的全球化需求。

中资企业去拉美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当地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不甚了解。中国人长期习惯生活在一个非常单一的文化、种族、价值观的环境里,想当然地以为海外的环境也是如此,出海后就容易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土地所有制的问题,我们的土地都是国有的,征地问题只要政府同意就很容易解决。但是在海外,土地所有制的成分很复杂,政府可能并不是拥有最终决策的一方,最终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阻力,包括当地土著人的抗议、原住民的反抗。中国在秘鲁投资的全球第五大铜矿,就因为征地的问题遭遇麻烦,虽然秘鲁政府一再表示支持投资,但当地人民扔在铜矿到港口的路上扔下巨石来表示抗议,就使得项目前后五次停工。

我们在处理一些劳工纠纷问题的时候同样怀着获得政府支持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处理这类事务的方式非常简单粗暴。首钢秘铁到秘鲁的前十年发展得非常坎坷,就是因为当时发生了纠纷,工会组织谈判的对方代表在后来大选中成为了劳工部长。往后十年首钢秘铁在秘鲁的处境非常坎坷。中资企业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尤其是当地的营商环境、政治生态,包括工会文化、土著社区的分量等。

程2.jpg.jpg

昨天我到深圳的时候,正好秘鲁总统也到深圳开始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今年我们习主席也会在11月份去拉美三国,先去巴西参加G20,再去秘鲁APEC,最后去古巴,上层领导的密切往来标示着中拉之间的关系逐渐在升温,中国企业出海拉美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