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富亚洲管理合伙人潘瑞婷:具有全球化认知的企业,某种程度上已具备出海能力

China&Chinese 作者: EqualOcean 2024-07-04 23:48

2024年6月26日-27日,由出海全球化新型智库EqualOcean主办的「2024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4)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圆满落幕。136位上台嘉宾、3000+人次到场观众,共同打造了2024年中出海方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 在6月26日的“顶级投资人谈出海投资趋势"圆桌讨论中,集富亚洲管理合伙人潘瑞婷、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道平、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共同带来了真知灼见,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陈悦林主持本场论坛,以下为潘瑞婷的发言:

1

大家好,我叫潘瑞婷,在国内的风险投资行业从事超过15年的时间,集富亚洲也是源自于日本一家上市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超过1000家公司,我们深耕亚洲和中华地区超过30年时间。我们一向都积极拥抱全球化,我是Shein 的早期投资人,除此以外,我们的投资组合有挺多涉及出海业务的公司。比如说,寻汇,给全球买家做支付收款的;征拓,在欧洲阳台储能方面深耕的;医疗方面,有深圳融昕做了呼吸机出海的准备。全球化布局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方向。

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经过了第三波全球化之后,还是比较割裂的,全球化时代已经是不像过去那几十年的样子了,我非常同意周炜所提到的“分布式全球化”。在此也想提醒创业团队,面对全球化的要做更多准备,现在已经跟过去那个年代不太一样了,不是出海了就可以很容易掘金,团队首先要做的是还是检视一下自身团队在全球化这一块准备上的相对优势。

潘1.jpg.jpg

我第二个想提的就是“出海”这个字眼。 EqualOcean大会用了这词“出海全球化”,首先“出海”这个字眼非常清楚地代表着是带着固有的模式出去拓展,而不是Local for Local,这是我想阐述的第一点。现在的创业团队和企业家面临的更大挑战,是新一代创业者怎么样才能打造一个符合各国国情的全球化团队。这个问题是过去30年、50年来欧洲企业和美国企业都不一定能做得非常好的。当年亚马逊进中国时,沃尔玛、谷歌进中国时,除了政策方面的情况以外,我们也会吐槽亚马逊或者是谷歌的本地高管没有决策权,不能与时俱进,本土化不到位,所以节节败退。过去几代创业者都没做好全球化这事,那我们中国创业者和中国企业家吸取经验,需要从另外一个维度思考怎么样做好分布式全球化或者本土化。

至于说在机构的投资策略中,是否会将“具备出海能力”视为出手的必要条件?关于这问题的时候,我检视了一下我们的投资组合,突然发现其实70%以上被投企业都是有出海的,但其实我从来没有把投资组合以出海和非出海这样一个指标去考量。主要原因,我们原来也是国际化的基金,我个人也出生在马来西亚,在美国受教育,然后到中国工作,所以团队基本都就具有全球化视野。

我们在关注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讨论时,更关注创业者对自身所在的产业链格局,上下游是否具有全球化的认知。如果他有全球化认知的话,某种程度上他就已经具备出海能力,对于这些具备出海能力的企业,我们不会要求他马上就扩张全球化。至于说是今年扩张出海呢还是说在未来几年,这也不是我们最关注的事情。因为只要创始人员对这个产业链格局有一定的认知,到时机合适的时候,比如他的产品真的具备跟国际产品竞争的时候,那就是出海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并不纠结于所投资的公司到底是不是一个出海企业,更多的是关注创业者的认知——对他的产品和团队定位的认知。

潘2.jpg.jpg

如果要用三个词总结这一波新出海的浪潮,我想到的三个字眼分别是挑战、机遇和风险。这几个词我们习以为常,但这的确代表全球化或者出海的显著特征。在这个地缘政治复杂的年代,出海挑战不小,但如果做得好绝对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一件事情。此外,我觉得中国企业出海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是全世界都知晓的。而且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证明了出海全球化是可行的,成绩有目共睹。

接下来出海浪潮中的重头戏肯定就是软实力出海了,或者“软实力的全球化”, 除了有名的TikTok以外,好几波中国创业者在短剧或游戏等文化出海这块已经小有成就。但是我觉得接下来TO B企业里面是不是有能够更好的服务软实力出海,非常考验接下来新一代的创业者,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现在全民AI,AI方向也存在很大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大家都知道你是中国创业者的身份后会重重设阻,这其中蕴藏极大的风险。但是如果能够成功的话,将收获极大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