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Chinese Author:EqualOcean Editor:张乐词 Yesterday 02:51 PM (GMT+8)

今年上半年,深圳外贸表现尤为亮眼,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2万亿元,刷新同期历史纪录,使深圳超越上海首次跃居我国外贸第一城。深圳和上海,作为我国出海的头部城市,在出海战略和特色上有何不同,未来又有哪些差异化的出海布局?

Shanghai

在全球化浪潮持续高涨的当下,企业出海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回顾2024年,在距离出海元年已经过去两年的当下,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的两大经济核心 —— 上海与深圳,不难发现,这两座城市在出海领域的表现不仅展现了各自独特的城市优势,还折射出不同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

文化出海&技术出海:双城出海背后的战略对比

上海与深圳城市夜景

来源:Unsplash、Zaker

上海:以文化为帆,驶向全球消费市场

上海企业在出海进程中,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品牌塑造能力,将品牌和文化故事作为核心竞争力,精准地瞄准全球消费者市场。这一战略的形成,与上海的历史文化传承紧密相连。近代以来,开埠通商使上海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西方文化元素的融入,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上海的消费观念、设计风格以及品牌意识。

中西多元文化的滋养,使得上海企业在出海时,更注重产品的设计感与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它们善于构建富有情感共鸣的品牌故事,以此与全球消费者建立起紧密的情感纽带,进而在海外市场中脱颖而出。最经典的案例就是从上海成长起来的小红书,凭借其生活方式社区化的模式,小红书聚焦时尚与生活方式领域,以优质的内容分享,深入海外年轻用户的内心,在东南亚市场收获了极高的人气。

在全球化路径上,上海企业呈现出明显的 C 端市场导向。它们擅长运用文化输出、生活方式营销等创新手段,与全球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建立起坚实的情感连接。在企业运营模式方面,上海企业倾向于 “轻资产 + 市场主导” 的策略,将生产制造环节进行外包,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投入到产品设计、品牌塑造以及市场拓展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深圳:凭技术作桨,驱动全球产业发展

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与实干精神的城市,其企业出海主要依靠硬核技术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其外贸产业根基深厚。自上世纪 80 年代起,外贸加工与出口制造便成为深圳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众多外资企业的入驻,促使深圳形成了完备且高效的制造生态系统,尤其在硬件、消费电子和通信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这种产业背景使得深圳企业在出海过程中,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致力于将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的持续创新,使其技术领先于全球同行,品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大疆创新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凭借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深圳企业的全球化路径呈现出 B 端与 C 端并重的特点。在 B 端市场,凭借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高品质的硬件产品,为全球企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如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在通信领域为全球运营商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同时,在 C 端市场,深圳企业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将大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向消费者,如安克创新的消费电子配件、大疆的消费级无人机等,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在企业发展模式上,深圳企业倾向于 “重资产 + 全产业链整合”,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与售后服务,实现了全流程的自主掌控,确保了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一城擅技,一城塑品:深圳和上海的差异化全球化布局

深圳与上海在全球化布局上略有不同,可以总结为以下公式:

上海企业出海=C端出海+轻资产模式+重品牌营销+欧美高端消费市场

深圳企业出海=C端与B端共同出海+重技术+重资产+新兴消费市场

深圳的外贸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凭借政策红利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集聚。加工贸易模式的兴起,不仅锻造了深圳强大的制造能力,还培育了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深圳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经验,尤其是在硬件和电子领域,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海则因其特殊的近代历史背景,融入了西方先进的商业理念和多元文化元素。这种独特的历史积淀使得上海在消费文化、设计理念等领域与国际接轨,同时培养了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在企业出海中,上海企业注重从文化层面与全球消费者建立联系,通过品牌故事与文化内涵打动人心。这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上海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全球化路径的差异剖析

在全球化路径上,上海企业更多聚焦于C端市场,以文化创意和内容营销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例如,TikTok和哔哩哔哩通过创新的内容平台,迅速吸引了全球用户的关注,展现了上海企业在品牌塑造与用户体验上的独特优势。然而,上海企业在B端市场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多以关联消费产品的方式间接服务企业客户。

相比之下,深圳企业在B端和C端市场均表现出色。在B端市场,深圳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配套能力,为全球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典型案例包括华为和中兴通讯在通信领域的国际合作。在C端市场,深圳的跨境电商和消费电子品牌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产品创新,将大量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向全球消费者。这种多元化的全球化路径,使得深圳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具备更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市场适应能力。

不同的资本运作倾向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与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上海企业在出海时,倾向于借助国际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IPO、跨境并购等方式快速扩张。这种资本运作模式不仅助力企业整合国际资源,还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全球市场影响力。这种特质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与国际人才资源。上海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积极引入外籍员工,聘请本地化市场经理,并与国际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外部专业视角制定全球市场战略。这种国际化人才战略,让上海企业在品牌推广与市场运营中更贴近当地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

深圳则以其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了大批国内优秀的技术人才。国际化过程中,深圳企业更注重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实验室,吸引全球高端技术人才加盟。深圳企业更依赖于自身的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深圳企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海外拓展中,深圳企业凭借稳定的现金流与高效的资金管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展现出稳健的财务策略与自主发展能力。这种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人才战略,使得深圳企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为全球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不同的市场选择倾向上海企业在选择出海市场时,更倾向于欧美等高消费水平地区。这些市场对品牌产品、数字内容与创意产品的需求旺盛,而上海企业在品牌建设和文化创意方面的优势,恰好契合了这些市场对品质与个性化的追求。例如,OTA龙头企业携程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旅行服务公司之一,其全球化战略通过一系列收购和整合得以稳步推进。通过收购Skyscanner等国际旅行服务企业,携程成功扩展了业务版图并整合全球资源,形成了完整的出海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携程以其高效的预订系统、优质的服务和广泛的产品选择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同时通过技术赋能和品牌推广不断巩固其国际地位。

深圳企业的市场布局则更加多元化,尤其注重新兴市场的开拓。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对高科技产品和硬件设备的需求快速增长,深圳企业凭借其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迅速抢占这些市场机会,实现产品规模化销售。以华为为例,华为作为全球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军者,其业务覆盖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典范之一。华为注重品牌国际化,尤其注重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本地化服务战略提升全球品牌声誉。尽管面临国际环境的复杂挑战,华为依然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保持了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两城的全球化进程各具特色,共同勾勒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上海的品牌文化输出与深圳的技术创新赋能,展现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发展中的多维优势与无限潜力。

竞合共生,展望未来:上海与深圳合力驱动中国出海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和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上海与深圳正以独特的方式在企业出海领域展开竞争与协作,共同勾勒出中国企业迈向全球的壮丽图景。

上海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国际化平台,在品牌文化创新、数字经济融合以及高端服务业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未来,上海的企业将通过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和服务升级,塑造更具国际吸引力的中国品牌形象,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多元且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此外,上海日益成熟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国际化营商环境,也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助力其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标杆城市。

与上海相比,深圳则凭借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持续在全球供应链优化与高科技产业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智能制造到前沿科技,深圳的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壁垒,推动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迈向更高层次。同时,深圳还以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与资本,为中国科技力量的国际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展示出强劲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尽管两座城市在企业出海路径上各有侧重,但其协同效应愈发显著。上海的服务与品牌优势与深圳的科技与产业实力形成互补,为中国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强大的双引擎动力。展望未来,上海与深圳有望在资源共享、政策协同以及市场开拓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书写更加辉煌的国际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