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军团的全球突围战

其他国际市场, 东南亚市场, 中东北非市场 作者: EqualOcean, 邱同春 编辑: 邢怡然 昨天 13:03

中美巨头加速博弈,中国玩家集体出海,Robotaxi赛道正从试验场迈入实战场,在这场技术“牌桌”之争背后,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元年已经到来。

封面图


究竟谁能坐上Robotaxi的牌桌?


6月25日,小马智行CTO楼天城在社交平台的一句话,瞬间点燃整个自动驾驶圈。他直言——“真正能坐上牌桌的,只有Waymo、小马和百度,其他企业都落后两年半。”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远知行CFO李璇火速回怼:“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


这不是普通的公关互怼,而是Robotaxi赛道里,“技术精英主义”与“商业实用主义”两种派系的正面碰撞。一派主打算法闭环、安全冗余、技术领先;另一派更看重场景落地、成本优化和商业速度。技术路线之争,被彻底摆上了台面。


而这场“牌桌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全球Robotaxi出海竞速的全面打响,2025年6月,自动驾驶行业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时间点。


特斯拉在美国奥斯汀低调试运营Robotaxi服务,一次仅10辆车、单程4.2美元,谨慎又保守。而另一边,中国企业却不再等待。文远知行将登陆阿布扎比,开跑中东首支纯无人Robotaxi车队;萝卜快跑正在新加坡加速推进合作;小马智行则在迪拜锁定2026年大规模商业化的目标。


2024是“练兵年”,2025就是“出征年”。不满足于跟随,中国Robotaxi企业正以多点开花的姿态,走向世界,不是来试水的,是来抢位子的。


640.png.png

特斯拉Robotaxi 图源:特斯拉官网 


1. 全球格局:中国“边跑边练”,美国“稳扎稳打”


随着全球Robotaxi行业迈入商业化新阶段,各大出行科技企业正在展开一场覆盖多个国家与区域的战略竞速。


1.1. 中美对比:一场“慎进”与“猛攻”的对决


美国在Robotaxi领域布局较早,谷歌早在2009年即启动自动驾驶项目、并于2016年成立Waymo,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加速追赶,2023年以来中美企业均已开始Robotaxi商业化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美国是技术导向的谨慎推进模式:以Waymo、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企业注重技术完善度,采用渐进式商业化策略,强调安全性验证。截至2025年,Waymo仅在四个城市提供有服务,累计里程虽长但商业化进程缓慢。整体来看,美国企业聚焦本土市场,国际化布局较为保守,Zoox等企业尚无明确海外计划。


中国模式是规模化应用的快速迭代模式:中国企业展现出"边运营边优化"的激进策略,通过大规模真实场景应用快速积累数据、推动技术迭代。萝卜快跑已累计服务超1100万次出行;文远知行旗下Robotaxi未来5年内将覆盖新增15座城市;中国厂商正以“运营反哺技术”的方式加速产业升级。


罗兰贝格合伙人庄景乾也表示:“中国领先的Robotaxi企业在全球具备有竞争力的成熟技术方案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复杂路况中积累了大量数据,技术泛化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部署周期缩短。”


整体来看,全球Robotaxi行业正进入中美主导、多极参与、区域突破的新阶段,EqualOcean认为,2025至2026年将成为行业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窗口。


图片1.png.png


1.2. 财报揭示真相:Robotaxi成为企业营收增长引擎


资本市场不会撒谎,看看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的最新财报,就能读懂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


文远知行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总收入1000万(约人民币7240万元),同比微增1.8%;净亏损5310万美元(3.851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7.73%。细看业务结构,文远知行呈现出向Robotaxi业务转型的明显趋势:Robotaxi业务收入为220万美元(约1610万元人民币),占公司总收入的22.3%,较2024年同期的约87万美元大幅增长153%。


小马智行的数据更有意思,一季度总营收为1398万美元(约170合人民币1.02亿元),同比增长12%,净亏损为3740万美元,同比扩大80.77%。在业务结构上,小马智行展现出"双轮驱动"的特色:Robotaxi业务收入170万美元,同比增长183%;Robotruck收入780万美元,增长相对平稳。很明显,乘用车场景的想象空间可能比货运更大。


对比两家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尽管整体业务面临增长压力和持续亏损,但Robotaxi业务都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韧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640 (1).png.png


1.3. 巨头的降维打击:百度撑腰,萝卜快跑独占资源红利


百度的萝卜快跑虽然尚未独立上市,但背靠百度这棵大树,在资源调配上有着天然优势。根据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百度集团总营收达到325.4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智能驾驶业务表现突出,萝卜快跑作为百度智能驾驶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累计提供超过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为公众提供的累计乘车次数超过1100万次。


百度用真金白银验证了一个事实:中国消费者对Robotaxi的接受度已经超过了临界点,更重要的是,百度的技术基因也为萝卜快跑的海外扩张提供了底气,萝卜快跑的出海战略是基于大规模实战经验的战略延伸。


2. 区域布局:中东抢滩、欧洲攻坚、东南亚练兵


中国Robotaxi企业的海外布局正在形成一套层次分明、目标各异的“三线作战”布局:中东抢滩、欧洲攻坚、东南亚练兵。这套“三线作战”布局,实际上展现出中国Robotaxi企业在出海阶段的三重目标:


  • 在中东快速建立品牌样板,借助政策红利抢占先发;

  • 在欧洲突破技术和标准壁垒,确立全球主流话语权;

  • 在东南亚低成本试错、磨炼落地能力,为规模复制做准备。


2.1. 中东是政策红利的收割场


中东地区正经历着复杂的二元格局。


一方面,地缘局势持续动荡:以色列与伊朗冲突自2025年3月以来持续升级,从最初的加沙军事行动,到6月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攻击,再到双方军事对抗进入新阶段,区域安全形势持续紧张,国际航班中断、保险费率上调15–25%,企业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阿联酋、沙特等海湾国家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开放姿态。

在这段短暂的政策红利窗口期,先行者们迅速行动:文远知行仅用17个月就完成了从获得阿联酋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自动驾驶牌照(2023年7月)到阿布扎比的Robotaxi商业运营(2024年12月,与Uber合作)。2025年4月,文远知行进一步进入迪拜市场,联合Uber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2025年6月,文远知行与迪拜道路与交通管理局(RTA)及Uber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计划在今年通过Uber应用启动自动驾驶试运营。同时,小马智行(Pony.ai)预计将在迪拜部署上千辆Robotaxi。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这不仅是市场竞争,更是对“时间窗口”的精准捕捉。

2.2. 欧洲是技术标准的制高点


相比中东的政策红利,欧洲市场的挑战则来自合规体系的“天花板”。


欧盟AI监管领域的先驱,其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对数据采集设定了全球最严标准,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也于去年开始分阶段生效,对高风险AI应用提出苛刻要求,几乎构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合规门槛。然而,正因门槛之高,突破的意义也更为重大——谁能在欧洲立足,谁就有机会主导全球标准。

文远知行选择了“场景化定制部署”的策略进入欧洲市场:在苏黎世机场,文远知行与苏黎世机场公司(Flughafen Zürich AG)合作,试点自动驾驶接驳服务。在瑞士,文远知行与Swiss Transit Lab及瑞士国家铁路公司(Schweizerische Bundesbahnen)合作,参与政府资助的项目。目前,已有两辆搭载文远知行技术的自动驾驶车辆在瑞士运行,计划扩展至四辆纯无人驾驶车辆,持续运行最长可达5年。到2026年,文远知行计划新增8辆车,使车队总量达到12辆。


2.3. 东南亚是实战能力的试金石


东南亚复杂的交通形态和多样的政策生态,为Robotaxi企业提供了理想的实战演练场。


混行的摩托、汽车、行人与三轮车形成了远超中国一线城市的复杂度,也逼迫企业锤炼智驾系统的稳健性。同时,不同国家的政策姿态也为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的落地路径,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萝卜快跑入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新加坡从2017年发布《道路交通法》修正案允许自动驾驶测试,到2022年开放全岛1000公里道路用于无人驾驶部署,其监管框架的成熟度在全球范围都属罕见。更微妙的是,新加坡政府力推的“全国人工智能策略”中,智慧出行是核心拼图,这为萝卜快跑提供了天然的落地场景。而马来西亚的入局,则透露出更现实的考量——吉隆坡等城市拥堵的交通现状与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恰好构成技术落地的理想试验田。


图片3.png.png

3. Robotaxi中企出海的多元合作模式


随着Robotaxi出海步伐的加快,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在海外布局过程中不再依赖单一合作模式,而是根据目标市场的监管环境、商业生态与技术接受度,灵活组合多种合作方式,以提高落地效率、降低试错成本,不同企业则依据自身能力与战略重心,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型合作路径”。


3.1. 政府主导+平台协作


文远知行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平台协作”融合模式代表。在阿联酋,其与政府达成国家级合作,获得纯无人驾驶运营牌照,同时通过接入Uber平台实现与本地出行体系的连接,形成从牌照、场景到用户流量的完整闭环。在瑞士等地,文远也采用政企对接与场景定制的方式,部署机场接驳与小巴服务,逐步构建海外服务网络。其出海逻辑强调的是高层对接+中后台协同,通过国家项目推动切入核心场景,再借助平台资源完成市场化转换。


3.2. 资本赋能+平台授权+政策联动


小马智行则展现出“资本赋能+平台授权+政策联动”的复合策略。一方面,小马智行获得了沙特新未来城(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NIF的投资,为其在中东市场的拓展提供资金与政策保障;另一方面,与Uber建立的技术授权合作使其具备标准化输出能力,能够快速嵌入不同国家的平台生态。在韩国与卢森堡,小马智行也在积极争取与本地政府及科技园区的联合试点。其出海路径更偏向“模块化复制”思路,依靠资金、品牌和接口标准进行跨区域部署。


3.3. 轻资产运营+本地联合


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则采用“轻资产运营+本地联合”的策略,以更高的适配性应对复杂市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萝卜与当地企业、城市管理方合作,组建联合运营体系,强调本地人力、政策接口与资源协同。在技术与车队标准上保持核心控制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前期投入与运营成本。


图片4.png.png


4. 结语:Robotaxi出海,驶向全球的中国科技力量


当前,Robotaxi 正在从前沿技术逐步走向规模化应用。作为一项面向 C 端用户、直接替代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出行服务,其全球化进程不仅是技术出海,更是对政策适应能力、产品本地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可持续性的全面检验。


中国Robotaxi企业在算法效率、成本控制和场景落地方面具备领先优势,已在部分海外市场完成试点部署,积累了初步运营经验。然而,出海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例如数据合规压力、就业替代敏感性以及公众信任壁垒,尤其是在“替代司机”这一问题上,不同国家对劳动市场冲击的容忍度远高于对技术本身的接纳程度。


放眼全球,Robotaxi作为出行领域的新物种,其发展既承载着智能交通的产业升级期待,也将深刻重塑城市通勤方式与劳动力结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Robotaxi 的全球拓展不仅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试炼,更是中国智能科技力量在全球出行变革中实现“可见度”与“影响力”的关键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