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Ocean线上圆桌论坛:中国AR行业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China&Chinese 作者: 亿欧全球 2022-08-12 17:46

EqualOcean于北京时间8月11日晚19:30-21:00围绕“中国AR行业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了一场线上圆桌论坛。与会嘉宾真诚分享了一线行业洞察,本篇文章回顾了此次圆桌论坛中的精彩内容。

AR圆桌论坛

作为元宇宙的入口级硬件,以及“十四五规划”中的数字经济重点产业,AR已成为当下最引人注目的科技热点。随着算法、光学、显示等核心技术不断进步,行业生态日趋成熟,从B端到C端,未来感十足的AR应用场景逐渐落地、触手可及。在全球增速第一的中国市场,技术、需求和政策的多重驱动催生了一批实力过硬、视野开阔、理想远大的AR企业。要在这片新兴的万亿级市场中引流潮流,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为了助力有志迈向国际舞台的AR企业,EqualOcean于昨日晚举办了以“中国AR行业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的线上圆桌论坛。参与此次论坛讨论的嘉宾有灵犀微光副总裁陈飞,谷东科技董事长崔海涛,创瓴资本主管合伙人黄冠桦和金浦创新投资总监刘炜俊。 

 

以下为圆桌论坛对话实录,由EqualOcean做不改变语义的整理编辑:

EqualOcean:目前全球AR行业的发展情况如何?相较于17、18年,如今的AR市场有何变化?

灵犀微光副总裁—陈飞:目前全球AR行业已经处在爆发的前夜。2017-18年,从融资和产品发布情况来看,AR行业其实陷入了沉寂。随着去年元宇宙热潮的兴起,以及这两年科技巨头在AR领域的布局增多,行业热度明显增长,受到了更多关注。从创业公司到国际巨头,在产品发布和技术迭代层面,都开始迈向量产化和产业化落地。灵犀微光很早就开始布局AR技术,尤其是光波导技术。在这两年和各方的接触中,可以明显感到大家对行业的关注度不仅上升了并且深刻了。过去可能更多会关注应用场景、销售数额等表层现象,但现在大家更关注核心技术能力比如光学技术的发展和落地。 

谷东科技董事长—崔海涛:尽管这两年行业还没有出现出货量等指标上质的飞跃,但是作为从业者可以真切感受到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蓄势待发。目前国内外的互联网巨头以及制造业大厂都开始布局AR产业链,有很多公司都在悄悄入局,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等时机成熟后,大家一定会感知到AR浪潮的规模。很高兴看到的一点是,这两年大家对AR的理解更加务实,更了解产品需要哪些技术和架构来实现场景落地,并且对应用场景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取代手机。高通今年也宣布将于2024年上半年推出基于无线传输方案的XR2产品,会改变AR眼镜的定义和交互方式。我相信,接下来几年AR行业迎来的必将是革命性的、意想不到的变化。

创瓴资本主管合伙人—黄冠桦:目前AR行业是B端比较成熟,C端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从2013年开始接触AR,17、18年确实是行业的沉寂低谷期,2020年开始AR产品的指标、参数都有了很大提升,核心器件也有了小批量交付能力,行业在往更接近消费电子品成本的方向进行技术迭代。从客户层面来看,很多公司往to B方向探索,不少国企央企在结合自己的应用场景进行AR方案试点,给了很多创业公司比如Rokid大笔订单。现在也有公司在进行垂直细分场景如游泳的探索,往通用型市场过渡。在国际层面,苹果、Meta、微软深度布局AR,国内科技大厂如小米,OPPO也在布局。产业链上来看,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发展,芯片制造上不仅有高通也有创业公司入场,slam等空间测量技术领域也涌现了一批头部公司。在投资机构层面,现在机构内部都有专门关注AR的团队。从17、18年不敢出手,到走向观望,再到资方积极关注,都体现了市场对AR行业越来越有信心。

金浦创新投资总监——刘炜俊:AR行业已经处在走出低谷、向上攀爬的阶段,是投资的好时机。比起5年前,当下行业的内外部条件都更加成熟。在外部条件层面,国家对5G的布局已经相对成熟,5G通讯网络加上云端建设将给AR眼镜提供基础支撑,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对消费者而言,现在手机的更换速度明显下降,都期待着新一代消费电子带来新的消费体验。与此同时AR产业链上各项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了满足新期待的可能。我认为在B端应用上,未来1-2年就能出现不错的产品,C端的话可能还需要等苹果发布产品。我对未来十年行业的发展非常乐观,也非常期待AR产品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全新的体验。

EqualOcean:AR行业终端设备的发展离不开上游核心技术如光学模组的突破,作为光学技术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请问谷东科技和灵犀微光在研发上取得了哪些突破,遇到了哪些困难?

谷东科技董事长—崔海涛:谷东科技在光波导技术上深耕了5年,目前在光波导衍射和几何方面都有量产的产品,几何和体全息的一维、二维产品都可以做到批量出货。在研发过程中确实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尤其是在近眼显示光学层面。原来大家都是单方面地竞争某些公认的指标,如视场角、厚度等,但随着整机产品的推出,我们意识到光学的指标并非不局限于表面指标,也包括如何在低功耗情况下保持高亮度的显示效果,如何在不同的人群和穿戴情况下保证看清看全,如何降低成本、提升生产良率,如何简化制作流程,如何在生产完成后自动化检测等等。谷东科技也在探索超表面,RLBS等新兴方向,以及基于现有技术等不同组合方式,力争在未来带来意想不到的体验效果。目前谷东科技的衍射和几何产品能做到FOV 60度以上,而且在功耗上很有优势,在产品配套上形势也很丰富。

灵犀微光副总裁—陈飞:灵犀微光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着下游产品化的需求布局。2019年我们率先围绕几何阵列光波导在无锡布局了一条产线,这两年在一维扩瞳阵列光波导产品层面,我们已经可以达到90%的良率。我们已经在出货的超小型化10g,28度的AW70系列,以及应用于头盔头环的topdown结构,40度左右一维扩瞳的光学技术方案也都建立起了成熟的合作机制。在此基础上,灵犀微光也在推进二维扩瞳方案的进一步量产。今年,我们推出了60度,17g以内的二维扩瞳阵列光波导方案,将在今年深圳光博会亮相。去年我们已经发布了一款40多度,8g以内的二维扩瞳光学显示模组。所以灵犀微光主要还是聚焦下游客户需求,努力朝轻量化、小型化、大视场角发展。阵列光波导技术是三种光波导技术方案中更能契合产品化的。未来,灵犀微光还是会持续努力开发轻量化、小型化、产品化、更大规模、低成本的光学系统方案。

EqualOcean:AR行业下游终端设备的发展确实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接下来请刘总从资方视角谈谈中国消费级AR眼镜的发展情况,以及会面临的挑战。

金浦创新投资总监——刘炜俊:目前消费级AR眼镜方面,国内能交付真实产品的公司有Nreal,Rokid,影目,光粒,李未可。一般而言,消费级AR眼镜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的两类。有线产品,比如Rokid和Nreal都是有比较大的算力,然后拖一根线连到手机或者其他外设终端上提供电力和算力支持,他们主要功能是观影,游戏,也有一些实时Slam的能力。影目、光粒和李未可主打的是细分场景。比如李未可是做骑行,光粒是做游泳,影目是主打日常出街配饰。因为他们做的无线产品,为了佩戴舒适电池都不大,约为100毫安左右,工作时长2-4小时,因此功能会相对受限,但具有穿透场景的潜力。在未来的话,小米、OPPO等大厂都有百人级的研发团队,苹果若推出相关产品,他们可以立即跟进。科技大厂有很强的能力依托手机的生态带动眼镜销售,但缺点是依然将眼镜作为手机的外设,这样的话对标耳机、手表,眼镜的销量估计只能达到前者的十分之一。但如果将眼镜作为独立的电子产品,未来有可能复制智能手机的辉煌。手机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而眼镜自带的装饰属性必然会让市场更多元,集中度更低。相信未来AR眼镜市场一定是百花齐放。 

EqualOcean:接下来请黄总从资方视角谈谈AR硬件端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就AR行业的投资策略及关注领域而言,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有何异同?

创瓴资本主管合伙人—黄冠桦: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在机遇层面,大家都相信AR终端设备是下一个计算平台,是和手机、移动互联网体量相同的万亿级赛道。并且AR是极具产业纵深的赛道,未来5-10年都会有持续的产出。在挑战层面,首先就是大家都还拿不准行业具体的爆发时间点。我们认为这个拐点预计在3年左右到来,技术会更加成熟,出现一些销量百万计的企业。第二呢,在上游技术方面,大家关于显示和光波导的技术路线仍然争论不休,并且在无法证伪和验证。第三,未来需要应对巨头入局后带来的挑战和竞争。在具体的技术层面,未来几年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和迭代。终端的挑战来自于怎么将产品做到极致,找到刚需的场景,以及实现硬件和软件的配合。

美元和人民币基金机构的偏好还是差异不小。美元基金更偏爱爆发式增长的公司,风险承受度较高,投资回报追求10-20倍,甚至更高。而人民币基金更看重收入、利润、落地性,风险偏好较低,不同机构追求的回报率不同,有些可能5-10倍就愿意投资了。结合AR产业来看,在上游阶段,人民币和美元基金都有关注,很多美元基金目前也找不到符合爆发式增长的标的,所以观望为主。而人民币基金在显示和光波导领域出手概率更高。其中也有很多产业资本投入。从终端来看,美元基金投入相对较多一些。芯片层面,美元基金对走高通XR路线的公司可能更感兴趣。此外,也有一战略资本,他们更关注产业协同和产业链布局。总之,不同机构的定位和关注点都不同。

EqualOcean:目前国内外市场中,AR行业都仍处于早期技术发展阶段,相较国外企业,国内企业的自研技术毫不逊色,甚至领先于全球。请大家结合自身及公司的经历谈一谈对AR行业全球化的理解。首先请问陈总您认为目前国内外光学模组市场环境有何差异与共性?

灵犀微光副总裁—陈飞:在全球化的发展中,我们发现光波导的三条技术路径有着典型的区域性。光波导技术最早是20多年前由Lumus公司提出,后续他们把所有量产化的布局都放在了亚洲区域,最早的合作是和水晶光电公司,现在主要依靠于台湾广达。纵观国内光波导企业,在阵列光波导技术方向,尤其是以传统的光学冷加工为主的方向上,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区域都更具优势。在表面浮雕光栅领域,主要以欧洲公司和美国公司为主。微软、Magic Leap早期核心的工程师和光学体系主要来自于诺基亚。表面浮雕光栅核心加工方向是微纳加工,而欧洲公司在光学设计能力、可量产化布局和本身的产业构成上都更具优势。在体全息技术方案上,也是美国更具优势。但综合而言,在全球化过程中,大厂在推出AR C端产品的时候更看重的不是某个技术路径,而是哪个方案更契合产品定位、在合适的价格区间内有更大的量产能力。因此灵犀微光接下来最核心的布局方向,就是如何将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做到更低价格的产品化。

EqualOcean:光波导作为核心零部件,全球范围的需求十分可观,有请崔总谈谈,谷东科技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中对于海内外市场的核心考虑因素,以及在公司迈向全球化的过程中经历过的挑战、发现的机会。

谷东科技董事长—崔海涛:中国企业在制造和产业链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出海过程中非常有机会抢占行业制高点,实现快速突破,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进入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时,专利布局相对欠缺。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必须提高在海外抢占知识产权的意识。第二,在文化层面也有挑战。To B拓展时,我们没法在国外建立起完善的本土服务能力,因此必须依托有标准化和提供解决方案能力的海外合作伙伴来实现落地。To C端落地时,中国企业也面临不少挑战。简单应用于观影等场景的轻消费级眼镜可能还好,但到了独立的重消费级产品,我们就面临着缺乏完善产品生态的问题,很难服务海外开发者。中国企业也可以借鉴国外细分领域优秀公司的做法,迅速切入某个细分消费、服务领域,提供相应的产品和工具,或许是不错的出海路径。另外,国外真AR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国内的整体制造成本非常有优势,出海前景可观。

EqualOcean:从资方的观察视角,请刘总谈谈国内AR眼镜厂商海外战略的重点在哪里?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差异,中国AR眼镜厂商将会如何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挑战?

金浦创新投资总监——刘炜俊:目前国内的AR眼镜厂商出海的数量不多。比如,Nreal是在海外和运营商进行绑定销售,已经达到了一万台的出货量。在日韩,特别是日本表现非常亮眼,也有涉及欧洲和北美市场。Rokid新机发售时会在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也是中国前沿电子消费品的惯例了,Rokid也有和美国GameStop合作进行一些线下的销售。整体还是以游戏机投屏便携屏幕的形式出现。影目也有通过Indigogo 和 Kickstarter销售。目前行业仍处于初期,产品主要还是面性发烧友。所以在众筹平台发售新机是不错的提升销量,培育粉丝的方式。国内暂时还没有类似的平台。目前除了芯片,中国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上都具有领先全球的优势,非常有可能复制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辉煌,甚至再创新高。

EqualOcean:从资方的观察视角,请黄总谈谈您会如何判断一家AR企业是否有实力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

创瓴资本主管合伙人—黄冠桦:首先是团队背景需要相对国际化,才能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和问题;第二,产品需要做到极致,面向发达国家的海外市场必须要靠硬实力说话。在消费电子品领域,中国真正做到出海的好例子是大疆。第三,做好出海需要强大的资源能力,需要来自朋友圈、产业链的资源和出色的融资能力。第四,出色的原创能力,必须有自己的专利。第五,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因此,整体而言,我觉得全球化的挑战大于机遇,还是先立足中国再走向国际、迎接国际巨头的挑战。具体而言,To C面临的挑战比To B还会更大一些。

EqualOcean: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中国也需要企业全球化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下面有请各位谈谈您眼中全球AR行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AR行业在其中将会扮演的角色?

灵犀微光副总裁—陈飞:目前整个AR发展还是B端为主导,比VR的发展落后几年。全球企业在VR上已经开始内容生态布局,而AR还是在围绕硬件端生态布局,且应用端也主要针对To B。正如黄总所说,目前面临的挑战更大一些,B端对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中国很有希望引领世界。而C端层面,中国可能会后发而先至。

谷东科技董事长—崔海涛:目前AR眼镜还是以分体或者说作为手机配件的形式为主,主要是由于手机大厂加强生态的需求。但长期来看,一定是朝着独立一体的设备发展。第二,作为穿戴品,未来一定会像近视镜一样,成为个性化、选择多样、轻便自由的产品。第三,突破的逻辑一定是首先打穿细分场景。中国的市场广阔,需求大,非常适合创业。而且中国的AR产业联盟协同性很好,很容易形成集成的竞争优势。中国创业者也具备定力和执着的品质,我相信未来中国一定会处于引领地位。

金浦创新投资总监—刘炜俊:未来的十年即将进入Web3.0时代,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也应该有新的终端出现了,因此接下来十年一定是行业发展的好时机。与此同时,未来十年也是我国进行产业迭代升级的时候,两个趋势的叠加必然催生引领全球的技术和企业。央企国企在一带一路的项目中也有着庞大的产品需求,一旦技术成熟,中国的企业将带着中国AR产品形成新的行业模式。在C端层面,5到10年后,AR眼镜产品真正上云后,中国一定会引领全球。

创瓴资本主管合伙人黄冠桦:长期来看,AR眼镜一定是往通用C端发展,将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挤压手机的使用时间。从消费电子品的发展周期来看,完成AR、手机和PC的平衡预计也会用十年的时间。我们认为AR不仅会进一步挤压手机时间,也会挤压PC时间,因为AR又拥有了类似PC的大屏幕。未来,符合AR终端的多任务系统,大屏幕交互的生态也会不断成熟,向云端一体的形态发展。中国的供应链和基础实施优势,叠加广大的市场空间,一定会催生领先全球的AR产业。

蓬勃发展的AR产业是不容错过的科技热点,希望本次圆桌讨论上四位嘉宾分享的精彩观点能够对中国AR从业者有更多启发。在业内专家高质量的交流中洞悉行业现状、把握行业趋势,在思维的碰撞中挖掘时代机遇、展望无限可能,这里是EqualOcean,我们将坚定地陪伴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做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桥梁。

EqualOcean长期关注中国AR行业的发展,助力中国企业/品牌的全球化征程。诚邀业内优质企业携手前行,请通过扫描下列二维码直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