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普谈全球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出海/全球化创业者意味着什么?

China&Chinese 作者: 亿欧全球 2022-11-24 05:00

高水平对外开放,除了引进越来越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国公司,也有支持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走向全球,还有推进各高水平开放的政策落地、塑造和建设相关国际制度。

黄渊普 Yuanpu Huang

从十多年前开始做电商行业分析师,到2014年创业至今,我见证了好几波创业浪潮,一对一聊过的创业者超过1000人。作为行业观察者,报道一代代创业者是我的使命和主要工作。2022年开始,全球化创业成为趋势和大方向;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如何通过商业的力量更好连接中国与世界,这将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

基于此,我在EqualOcean开设"谈全球化"系列专栏、聚焦全球化创业者和全球化品牌,按每周一篇的节奏发布文章;预计在2023年6月,正式出版《全球化创业浪潮》(暂定名)的书籍;有想成为报道对象或对书籍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文末的微信。

过去一个半月,我分别去了杭州、北京、深圳,拜访了超过30家出海/全球化方向的公司;和各创始人或CEO交流时,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黄老师,你认为中国是否还会坚持对外开放?

我一开始很诧异出海/全球化方向的创业者,竟然对这个问题持有疑虑;后来一想也情有可原,这些创业者把几乎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中国会坚持对外开放的这个前提下,自然对这个问题很担心。之前,互联网教育、网络游戏因为和大政策不契合而遭遇过重大挫折;出海/全球化方向的创业者,想知道自己是否站在历史的正确一边。

我的回答是:我相信中国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作为定语,虽然各方对此理解不同,但共识是比之前对外开放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宽、层次更深。

高水平对外开放,除了引进越来越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国公司,也有支持有竞争力的中国公司走向全球,还有推进各高水平开放的政策落地、塑造和建设相关国际制度。高水平背后肯定有新内涵,具体到出海/全球化方向,个人认为一些可以预期的内容包括:

-中国会加大吸引各领域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国公司,这些公司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可以进一步倒逼中国同行的改革创新。20年前中国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到现在出口高附加值为主,外资企业在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做出海/全球化方向的中国公司来说,与各领域的世界最顶级公司在国内外同台竞争是必须面对的情况。

-做出口/全球化,做低端产品铺货的方式依然有市场,但国家政策会鼓励往上走,以"技术+品牌"驱动的公司会是未来扶持的重点。随着中国占据越来越高端的领域,会主动把知识产权的门槛越抬越高。EqualOcean主打"品牌全球化"、"全球化品牌",看重原生全球化、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正是看好这个趋势。

-从战略层面看"一带一路"是非常成功的,沿线国家和中国的整体关系近十年越来越紧密。"一带一路"最开始由政府和央企国企唱主角,接下来的很多领域将由市场化公司去填充。已经大热的东南亚,热度在升温的中东,更远一些的非洲拉美,还需要磨合的欧洲,中国企业的空间都非常广阔。

-在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区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出台促进"跨境"的政策,预计在资金跨境出入、外籍人才办工作签证和绿卡等方面会出台绿色通道,为企业从"出海"发展到真正"全球化"提供各方面支持。

-有文化内涵,围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产品/品牌将获得政策鼓励;中国与世界沟通将以更柔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

-崛起的大国往往倾向于开放,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国际秩序。20世纪美国崛起,高举开放的旗帜、逐步重塑了英国主导的国际秩序;21世纪的中国,对于现有国际制度有选择性的支持或提出诉求也很正常。推动制度型开放,中国正在塑造现有的国际机制,使之更有利于中国和中国企业。

整体来说,坚持扩大开放并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实际上这是中国进一步崛起的重要前提。之前有明清两朝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也有汉唐开放的正向经验;当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绝对是严肃和坚定的。

理解高水平对外开放,不要用过去的思维看未来、不要用一些具体的表象看全局。"双循环"肯定不是不重视对外开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也绝不是闭关锁国。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去塑造新型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波折,但整体是有利于中国企业的。

实际上,只有中国重塑了国际机制,更多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级品牌;对很多做出海/全球化的品牌来说,打不打"中国"的标签,什么时候打,是一个很微妙的话题,容以后讨论。

对出海/全球化方向感兴趣、或有意和EqualOcean洽谈合作的朋友,欢迎扫码添加下面的企业微信号,请备注好"姓名-公司-职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