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渊普谈全球化:美国依然是最肥市场,消费者没那么关心政治

北美市场, China&Chinese 作者: 黄渊普 2023-01-04 23:49

2014年创业至今,我见证了好几波创业浪潮,一对一聊过的创业者超过1000人。2022年开始,全球化创业成为趋势和大方向;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如何通过商业的力量更好连接中国与世界,这将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基于此,我在EqualOcean开设"谈全球化"系列专栏、聚焦全球化创业者和全球化品牌;预计在2023年6月,正式出版《全球化创业》(暂定名)的书籍;有想成为报道对象或对书籍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文末的微信。

美国海底捞,眉州东坡

2018年末,EqualOcean决定要搞国际化、要在海外选一个城市设立办公室;在思考选择哪个城市时,我问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当人们想到全球化城市时,第一会想起谁?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简单:纽约。所以,2019年EqualOcean在纽约注册了公司,我本人也在2019年末办好了各项去纽约工作的手续。2020年1月,我以工作的身份到达纽约。

之后的故事比较坎坷,刚到没几天疫情就来了,没实际开展业务、但各项开支(主要是办公室租金、人员成本)都得照常支出。EqualOcean当时只有英文站,专注于用英文写中概股的分析稿件;但疫情叠加中美冲突,中概股的股价跌到了地上,国外投资者不在意中概股的基本面分析,而中概股的管理者们普遍选择了躺平。

直到2022年,EqualOcean调整了方向,把重心放在了关注有海外业务的公司(也就是常说的企业出海或全球化),相比想去海外上市的公司,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数量更多,对EqualOcean的中英文内容(报道、研究)的需求更为强烈。之前EqualOcean主要关注中概股时,海外投资人老问我们如何看中国的政治走向;现在我们主要关注业务出海/全球化时,很多想做出海的朋友经常问如何看中美关系的走向。

我前两年在NYU Stern商学院读书时,外国同学确实找我问过一些敏感话题;但整体来说,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关注度没那么高。所以,最近在美国见到几个朋友,他们中有人提到了一个我深以然的看法:相当多的中国做出海/全球化的公司或品牌,在研究欧美的制度法规层面不花心思,却很容易把他们(可能)的遭遇引到中美政治关系层面。

做出海/全球化的中国公司或品牌,难道就不应该关注美国市场的潜在风险?当然应该关注,但中美两个关系会不会变好,谁会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这样的问题不那么重要;一是这两个问题基本上已经有答案:中美关系有结构性矛盾、会持续有冲突,谁成为总统都差不多。二是,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不太关注这样的问题。

确实有很多中国公司上了美国的"实体名单",成为地缘政治的受害者。但对大多数公司或品牌来说,过分担忧是没有必要的。EqualOcean刚发布的《2023全球宏观十问》的报告里面,提到了各国的风险系数,美国的风险系列排在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这"金砖四国"的后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有更为健全的法治理念,以及整体尊重市场竞争。

2022年下半年关于美国在衰退、美国消费力在下滑的讨论有很多,不少专注于美国市场的D2C品牌销售也不好;2023年,预计美国消费市场依然处在萎靡状态。EqualOcean预计的是,2023年美国经济增速在0.5%到1%区间,情况不会好。但较长期而言,我们认为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做出海/全球化的公司或品牌而言依然是最肥市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后,不少人认为美国将一去不复返地朝着衰落的方向走去(多说一句,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将近15年下来,美国并没有衰落,相比欧洲和日本,美国的相对实力在上升;在大国里面,美国只是相对中国而言有所衰落。历次危机,美国的恢复速度比较快,预计到2024年美国的消费会回来。

并不是说美国没有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长期会深刻影响美国的消费市场。在旧金山时,那边的朋友说旧金山的homeless(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这两天在洛杉矶,这边的朋友说洛杉矶才是全美homeless最多的城市,谁都别抢。相对应的,美国市场的消费降级、消费分级趋势明显。

这一点上中美类似:高端商场依然火爆,低端消费蓬勃发展,中端消费压力很大。中国提出的社会发展方案是扩大中产阶级、扩大内需,以实现"共同富裕";能不能实现还需要看时间,但一个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处理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美国政府对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无能为力,接下来对专注美国市场的公司或品牌来说,需要认真思考往高端还是往低端走的事情。SheIn流行、Temu(拼多多旗下)在美国大举扩张,它们看到的是中产阶级塌陷、消费降级的趋势。

无论是往上还是往下,或者坚信美国中产阶级的基本盘依然稳固,改变此前依靠单一线上渠道的打法需要改变。大多数来自中国的品牌,在和美国消费者建立互信层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流量红利、渠道红利不在,接下来要从运营美国消费者上抓增量,之前分数很低,后续空间很大。在洛杉矶听朋友评价从驻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长的秦刚,说过去一年半他在美国表现不错,其中关键的举措是通过参与体育(如NBA)拉近了和美国民众的距离。

有在洛杉矶创业的朋友提起,在洛杉矶雇Influencer(网红)带货成本比国内低,但效果要好很多。所以,这位朋友把国内的一些岗位取消,而把岗位放到了洛杉矶。另外一个深耕美国市场的朋友也提起,TikTok是可以在美国做出更大成绩的,但国内的抖音、快手的带货模式没法复制到美国;"人货场",货还是那些货,但美国消费者需要更自然的"场"(而不是夸张的买买买)。

尽管关系再也回不到过去,但由中国驻美大使接任外交部长,这显示美国依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尽管美国市场的增长也很难回到过去,但对于有志于打造世界级品牌的公司,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美国依然是最高地。2023年6月2日-3日,第二届 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专门设有"出海美国"的论坛,欢迎看好美国市场的朋友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