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v6移动网络占比历史性首破50%
据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统计,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占比达到50.08%,首次实现移动网络IPv6流量超过IPv4流量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推进IPv6规模部署及应用工作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IPv6作为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在国内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此次IPv6流量占比超过50%,不仅说明了我国IPv6网络“高速公路”已全面建成、信息基础设施IPv6服务能力已基本具备,并且在“高速公路”上“通车”已成为业界现状。
但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我国IPv6整体部署率仍然不高,落后于主流发达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推动我国IPv6发展,需要让更多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跑起来,使IPv6网络实现从“能用”“好用”向产业界“爱用”的转变。
IPv4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IP协议,对推动全世界互联网的发展功不可没。IPv4大约能提供43亿个IP地址,当初看起来非常多,这些地址似乎永远不会用完。只是时代发展得太快,经历了互联网时代之后,迎来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对IP地址的需求量出现了井喷式增长,43亿个地址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实际上,多年前IPv4地址就已经耗尽,只是靠着NAT穿越等技术,缓解了IPv4地址不足的情况。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过渡技术也存在不小的“副作用”,比如使得网络结构变得更复杂、网络溯源变得更困难等等。
真正能解决IP地址荒问题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IPv6,它能提供接近无限的IP地址。IPv4采用的是32位地址长度,全球可用的IPv4地址大约43亿个,IPv6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其地址容量达2的128次方个,约3.4×10^30亿个IP地址,极大扩展了IP地址空间。业界人士常说这样一句话:IPv6能为地球上每粒沙子都提供一个IP地址。
与IPv4相比,IPv6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高路由器转发数据包速度、提升服务质量、具备更高安全性、可开发大规模实时交互应用等,从而更好满足5G、工业互联网、云网融合、算力网络等应用需求。在增强网络对业务的感知能力方面,IPv6将应用的需求信息封装在数据分组中,使网络能感知应用及其需求,便于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调整。
为了提升IPv6应用水平,一系列重磅政策相继发布。2023年2月,我国移动网络IPv6占比达到50.08%,标志着IPv6网络和应用质量在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监测,截至2023年2月,全国已经有超过95%的CDN节点支持IPv6;国内主要13家云服务企业54个可用域的云主机中,IPv6访问质量优于IPv4访问质量的有40个,占比74.07%。
国家IPv6发展监测平台还显示,目前我国IPv6地址拥有量全球排名第二,位居美国之后;IPv6互联网活跃用户达到7.4亿户,用户占比70.64%。而在网站应用方面,中央部委、省级政府门户网站、金融央企门户网站、中央重点新闻媒体网站对IPv6的支持率都达到100%,另外,Top100移动互联网应用和Top100互联网网站对IPv6的支持率分别为99%和72.83%。
但放眼国际,我国IPv6整体部署率依然相对落后。全球IPv6论坛发布的《2022全球IPv6支持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法国、德国的IPv6整体部署率超过70%,印度为67%,日本、美国接近60%,加拿大为54.37%,墨西哥为59.17%,而中国只有31.68%。
对于国内IPv6而言,需要有更多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跑起来,通过开展IPv6价值提升和应用创新,加速产业生态建设,推进IPv6规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