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qualOcean创始人黄渊普:两极格局下中国品牌出海全球化的时代大机遇

China&Chinese 作者: 黄渊普 2023-05-17 11:14

2023年5月17日,易仓科技主办的"第六届海外仓两会"宁波站成功举行;EqualOcean创始人黄渊普受邀围绕"用全球视角看多中国"的主题发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有删改)。

1

感谢主办方易仓科技的邀请,今天我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到宁波这座城市的。我出生在湖南邵阳、在北京读了本科和硕士,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创立了科创产业智库亿欧,我们一对一采访和报道过中国几乎所有获得过VC融资的创业公司。2018年我创立了关注出海全球化的智库EqualOcean,服务中国企业走向全球;为了更好做全球化,前几年我去美国纽约读了个MBA,同时在纽约开设了分公司。2022年回国后,我搬家到上海成为了新上海人。

我的老家邵阳有两个非常值得称道的名人,一个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另外一个叫魏源。张小龙我不多介绍、大家肯定都听过;另外一个魏源值得介绍一下,他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180年前的1843年发行了一本名为《海国图志》的书,在书中正式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启蒙了一个时代。

也是在同一年的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上海开埠的影响之一是中外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广州转移到了以上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十大商帮"其它各家普遍衰落的近代,"宁波商帮"借助在上海的发展一枝独秀,宁波籍商人创造了中国工商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后来,宁波商帮从上海到武汉天津、到香港东南亚、在再到全球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宁波人的冒险、创新、诚信、务实的精神让人敬佩。

我特别欣赏很多宁波人的一个特点:"爱乡而不恋故土",我自己也是这类人。因为我的专业背景(学国际关系)和职业属性(商业智库),我常年在各处各国跑。今年1月至今,我已经去过了10多个国家,接下来还会去到10个国家考察。今天主办方易仓科技给我命的题目是"用全球视野看多中国",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读的书,把一些看法分享给大家,期望大家指正和交流。

首先我想试着谈一个大问题:这个世界在发生什么大的变化?

我们以四个时间点1992年、2002年、2012年、2022年为坐标,去看美国、中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我们会发现,从1992年至今,美国经济占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占比维持在25%左右。而中国在占比在迅速提升,从4.4%上升到了18.5%。这数字的背后,是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的比重大幅下滑。

我们可以预测,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世界上有两个GDP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的超级大国,而10万亿美元到20万亿美元这个区间的国家将长期缺失。如果日本经济进一步下滑,一段时间内GDP总量在5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区间的国家也没有。

这说明什么?说明当今的世界已经是典型"两极格局"。一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这是描述世界格局的几个常见类型。二战后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大家普遍认为世界是两极格局;之后的20多年时间,很多人认为世界是多极格局,这个描述并不准确,更准确的是"一超多强"的一极格局,这个时期世界比较和平与稳定。

真正的多极格局是残酷的,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近代欧洲各国长期相互攻伐。最稳定的反而是一极格局,有一个当仁不让的老大,大家整体遵守规则。处在中间的是两极格局,控制妥当就是冷战,控制不好会热战。

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修昔底德陷阱"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因为它被一次又一次验证过。

可能算做反例的是:世界霸权从英国向美国转移的过程中,两国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但仔细翻看历史,会发现虽然为同一语言文化,美国取代英国的过程也是非常残酷无情。霸权转移的过程中伴随了两次世界大战,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所以,我们需要客观认识两点:一是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虽然非常遗憾,但可以说双方从一开始并非有主观想要这样的结果、也和双方谁做领导人没有太多关系;二是中美的冲突会持续很长时间,不要抱有幻想,双方的关系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修昔底德陷阱"需要当事双方分出明显胜负后才能解决。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不会轻易被彼此给打下去。我几年前在EqualOcean内部跟同事分享时说的是:2049年之前中美都难以分出明显胜负。

那些看多中国、过于唱衰美国的人不要太盲目自信,美国即便在衰落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那些看衰中国、唱多美国的人也要不要看低自己,中国还在继续朝着接近和超过美国整体实力的方向发展。接下来十年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GDP总量会超过美国,科技实力、军事实力超过会更晚些,而软实力(如教育)则会更晚些。

我今年四月份发起了一个行业顶级组织和社群"出海全球化百人会",群里有一位中美关系的专家说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台湾收回来之前,中美关系不会好;台湾收回来五年内,中美关系也不会好。所以,至少15年内关系很难改善。和我相比,他更乐观些。

这个世界将长期处于中美冲突的两极格局,谁更有机会胜出?

回到前面说的1843年上海开埠创造了"宁波商帮"的辉煌,我们能够学到的经验是: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历史的机遇对个人的成功影响会更大。中美两极格局的演变,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中国在整体实力层面明显超过美国(如GDP总量是美国的2倍,科技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美国);二是在美国的打压下中国最终变得明显不如美国(如GDP只有美国的1/2不到)。

对绝大多数中国创业者企业家甚至海外华人来说,只有第一种情况的出现才是历史机遇。假如出现第二种情况,绝大多数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都是输家。看多中国不仅仅是政治正确,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从个人情感来说,我会无条件看多中国;从个人的观察来看,我也认为中国胜出的希望更大。

中美两国是两套不同的操作系统,各有优势:集体主义的中国能"集中优势办大事",个体主义的美国擅长发挥个人的创造力。所以,不要嘲讽美国人搞基建能力很差,也不要对中国的批判和原创精神不足而过于失望。关键问题是:中美两国谁可以更好学习和借鉴对方的优点。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也认识一些美国朋友,可以问一下:你觉得中国对美国的了解程度,和美国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谁更高?中国学习美国,和美国学习中国,谁更积极?我在美国读MBA时是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我个人的回答是:中国的精英,对美国的优势是非常理解的,也乐于积极去学习;而美国的精英,对中国的优势了解不多,也不愿意做改变。

我和很多人有一个不同观点:我认为当前中国的系统还是开放和在积极吸纳外部先进经验的,而美国因为长期居于世界第一、其系统已经过于封闭而无法吸纳外部好的经验。有一本非常好的书叫《创新者的窘境》,书中的一个观点说的是在上个时代越成功,在下一个时代往往越难改变自己和抓住新机会。

在封建社会中国曾长期世界领先,对于外部世界的剧烈变化感知迟钝、改变自我的行动缓慢;现在的美国,对于外部世界的剧烈变化,想的是去改变别人而不是快速改变自己。成功,建立在能否改变自己的基础之上。

美国的少数精英已经发现了问题,但革新自我的成本太高;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成本难以承担;加上两党轮换执政,很难落地实施长期的战略。拜登上台,几乎推翻了特朗普的所有政策;假若特朗普再次上台,又会推翻拜登的所有政策。

当然也可以说,这也恰恰是美国的成功之处,无论总统是谁、甚至总统无厘头,美国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不要只看到好的一面、看不到不好的一面。所以,我们看到美国非常自由,也看到了美国治安不好,难以改变;我们看到了美国非常多元,也看到了种族冲突愈演愈烈。

美国最大的风险是再过20到30年,当白人占美国总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50%以下,多元化带来的矛盾很可能会进一步激化。

中国重返世界第一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机遇?

中国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非常难解。今天不讨论中国面临的问题,我说一个我的发现: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建国100周年左右都处在其朝代的鼎盛或繁荣时期。

汉朝建国100周年处在汉武帝时期;唐朝建国100周年处在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早期;明朝建国100周年时处在成化年间、有争议但整体实力很强,尤其是军事上几乎保持全胜战绩;清朝建国100周年处在乾隆初年。伟大复兴或Great Again,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没有概念,对中国而言这只是一个普通回归。

所以中国会重返世界第一,并非盲目自信。不要过于怀疑这个判断,可能更应该问的是:重回到世界第一后,然后呢?今天的主题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另外一个问题:中国重返世界第一的历史进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历史机遇?

其它方面暂不多说,在出海全球化方向,中国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溢出,必然会催生出一大批世界级的品牌。中国的"闭关锁国"和长达百年的羞辱史,给了中国深刻的经验教训:必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是"一带一路"提出十周年,包括正在宁波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很多人会看到一些不足、从而低估了这个中国的国家大战略。其实到现在,全球已有约70%的国家或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冷战时期的苏联,军事实力虽强但和世界的经贸联系很不够,比不过美国很正常。今天中国的相对实力远比当年的苏联更强,而今天美国的相对实力已远不如冷战时期。

EqualOcean认为,对中国企业而言,出海全球化是接下来20年的最大趋势。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和资本出海,再到模式和标准出海,中国和中国企业将定义有别于上一个旧全球化时代的新全球化时代。在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冲突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创业者和企业家来说,新全球化的时代机遇,具备新时代的特点:

-新全球化是区域化和全球化并行,要重塑新全球化视角。从区域来说,当前北美和欧洲占很多中国外贸或出海公司的60%业务,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加深,非欧美区域(如东南亚、中东、拉美、中亚)会占到60%以上的比重。这需要我们重塑新全球化视角:新全球化要从"西方中心"的视角跳出来,至少要同等去重视"一带一路"沿线。相信大家已经关注到了此前的沙特伊朗历史性和解,明天5月18日在西安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也非常值得关注。

-新全球化海权、海港的重要性会下降,带来权力和利益重新分配。中国铁路网络加速连接欧亚各国后,会逐步带动陆上丝绸之路的复兴,包括西安、南宁这样的陆港枢纽城市会受益。另外空港也会分掉海港的一些优势,成都、郑州这样的空港枢纽城市会有发展红利。海权、海港的重要性下降,往大里说会影响全球权力分配,世界中心将重返亚欧大陆;往小里说会带来产业带的变迁,一些内陆城市之前相比沿海城市的劣势会被相对拉平。

-出海全球化领域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的出海此前长期依赖于家具、家电、服装为主的“老三样”,现在以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光伏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了新的驱动力。整体而言,中国低端供应链的向外转移不可逆,国内只能不断往上往高精尖走。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已经在快速取代传统的外贸人,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水涨船高,会淹死部分跟不上的企业,会让抓住新机会的企业比以往的玩家更加成功。即便具有技术门槛,给外国代工的生意会越来越难,打造自主品牌将是企业不得不走的第二曲线。

-"强起来"的新时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品牌才能获得青睐。中美相争的胜负手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中美的经济利益和软实力之争。尤其是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和美国还有较大差距,这一块的短板需要一个又一个源自中国的品牌来填补。低质低价的商品出口,对中国的软实力造成了伤害,不会是时间的朋友;而"专精特新"、先进制造等方向企业的全球化扩张是站在历史的正确面。

180年前,中国的外贸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了上海,使整个长三角都非常受益。今天,珠三角和长三角各有优势。我自己生活在上海,但经常往深圳跑。在出海全球化方向,上海的公司更稳定,深圳的公司更折腾。

整体而言,深圳的创业创新精神更强。以往中国是跟随者,重视外资、围绕外资公司做服务是合情合理的选择。现在中国要走向领引者的角色,必须往微笑曲线的两端走,要敢于投研发、敢于做品牌。宁波这座有深厚底蕴的城市,要多去鼓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新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出海全球化方向顶级智库的EqualOcean致力于为各行业领域头部公司提供全球化战略、国际品牌定妆照、海外行业和市场研究、高端资源网络搭建等服务。EqualOcean认为,今天谈出海全球化就如同十年前谈电商互联网,大趋势再明显不过。在中国正在重回世界第一的历史大背景下,出海全球化是时代机遇、也是企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一起抓住这个时代机遇,看多中国、一起出海全球化。最后,6月1日-2日我们在深圳有一场2023 EqualOcean全球化峰会(ESG2023),欢迎大家报名参加。

谢谢大家。

关于EqualOcean

EqualOcean成立于2018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服务中国品牌全球化、帮助海外企业或机构把握中国发展机遇的商业信息平台和智库。针对中国做全球化的客户,EqualOcean提供宏观政经分析、海外市场与行业研究、品牌国际定妆照、海外资源搭建等。

EqualOcean旗下有中英文网站,是国内极少具备英文深度报道和英文深度报告撰写能力的机构;EqualOcean的英文内容授权发布到Bloomberg Terminal,Refinitiv、SeekingAlpha、Nasdaq等平台,EqualOcean的商业分析师常年接受Wall Street Journal、New York Times、Financial Times、SCMP等知名媒体的采访。

ESG2023正在火热报名中,请想参会的朋友点击报名链接进行报名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与我们取得联系。寻求商业合作,请点击ESG2023介绍手册查看。2023年6月1日-2日,我们一起相聚深圳,携手出海全球化。

ESG2023_22的副本.pn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