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ESG——企业出海的一张好牌
2024年6月26日-27日,由出海全球化新型智库EqualOcean主办的「2024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4)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圆满落幕。136位上台嘉宾、3000+人次到场观众,共同打造了2024年中出海方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 在6月26日的“专家学者纵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大战略"圆桌讨论中,复旦大学西班牙文系教授程弋洋、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任颋、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吴东方共同带来了真知灼见,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者余文琦主持本场论坛,以下为刘轶芳的发言:
我是来自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的刘轶芳,中心关注领域就是ESG,定位服务于国家、地方可持续准则政策支持工作。今年5月27号,财政部正式发布《企业可持续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我们非常有幸参与了部分研究支持工作。
可持续发展是现在出海企业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所以今天也特别荣幸能来这里,和在座的出海企业领域的从业者们分享在可持续发展对出海企业影响的一些想法。
我们一直说进出口属于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重要位置,因此出海贸易和进口贸易一直以来也是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我特别赞同李双总分享的一个观点——瞎出海的话问题很大并且风险很高。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到国外的一些相关风险,而这些风险中特别以可持续相关风险的隐蔽性高,杀伤性又特别大,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在早期发现这类风险,盲目出海有可能会非常惨烈。
从另外一个角度,挑战和机遇伴生。这也呼应了刚才李双总的另一个主题——如果不出海,可能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企业生存。当然,我理解的出海并不一定是真的必须要走出国门,准确的说是对于全球价值链的参与。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主动拥抱ESG,借用《新出海浪潮》书中所提到的“用好ESG护身符”,有时候它不仅仅是起到护身符的作用,它也是出海的一张好牌。对于出海型企业,也许我们能够替代供应链上被淘汰的企业,将成为我们企业的新机遇。
这两年,我们已经看到国际上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明确政策要求时,相关部委希望我们支持研究以明晰这些政策在什么时候会传导到我们的企业,会先传导到哪些企业,预估在哪一年这些企业会有相应的压力感受,我们在什么时候应该让这些企业做好准备,以及怎么样去做好准备。
有一个特别值得分享的例子,今年12月30号,欧盟的零毁林法案(EUDR)就正式生效了。这个法案涉及到7样重要的出口产品,橡胶就是其中之一。这意味着以后我们国家所有橡胶产品出口到欧盟时,企业必须要提供一份证明——证明在橡胶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没有毁坏森林。其实这个法案在两年前就已提出,去年发布,今年年底正式生效。直到上个月,相关部委收到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求助,咨询应该怎么办?
我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要更早去识别风险,发现风险后尽早出台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商会或者相关部门渗透到地方,渗透至相关企业,来提醒这些企业,这是做好ESG护身符的一种方式。
国内有很多非常好的企业已经先行做了一些特别有价值的工作,其实这并没有额外增加他们多少成本,通常这都在他们正常的生产、营销和组织运营的工作中,但是他们积极地把它表达出来。记得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技术传播的企业,在每年的5、6月份时会公开在他所有宣传渠道上表达它对性别包容的态度,例如我们知道的彩虹族等。这家企业积极地去传递对于这件事情的包容,增强自身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这个事情上几乎没有花任何额外成本,但是吸引了大量的Z世代新客户,互联网时代的客户群体,这对于企业潜在的机遇创造和价值提升真的是不可估量。
最后,还想分享一个最近正在开展的工作,就是苏州工业园的ESG白皮书以及国家经济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是从园区角度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向;同时这也是对园区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升与保护,这是出海企业,特别是园区范围内出海型企业非常值得关注的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