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分布式全球化时代来临

China&Chinese 作者: EqualOcean 2024-07-04 23:33

2024年6月26日-27日,由出海全球化新型智库EqualOcean主办的「2024出海全球化百人论坛」(GGF2024)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圆满落幕。136位上台嘉宾、3000+人次到场观众,共同打造了2024年中出海方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活动。 在6月26日的“顶级投资人谈出海投资趋势"圆桌讨论中,集富亚洲管理合伙人潘瑞婷、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王道平、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共同带来了真知灼见,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陈悦林主持本场论坛,以下为周炜的发言:

1

我是创世伙伴资本创始合伙人周炜,以前我们是KPCB的中国团队。我们早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其实跟今天这个主题很切合。

第一是智能化,以前叫无人化,现在称之为智能化,基本上所有能替代人的工作的,无论是软件硬件、机器人都包括在内;第二是绿色化,现在提倡双碳,我们KPCB原来是全球推动绿色可持续投资第一波的主推者,这方面我们现在很看重;第三是全球化,全球化是我们核心的主题,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的美元基金所投资的项目100%都是在全球化这个方向上,无论是中国的企业出海,还是海外的华人创业和中国的创始人出国去创建新的企业,都是我们美元基金的重点。同时我们的人民币基金业也在协助中国的一些企业出海。

深圳有几家被投企业在出海做得有所成就,比如劢微机器人,它是深圳本地的一家企业,主要业务是全自动驾驶的智能叉车和仓库的相关系统,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在4个国家有团队,一半的销售都来自海外,而且智能仓储方面的项目已经在沙特落地了。电商方面,易仓是一家深圳本地企业,也是我们的被投企业,早就在做出海。出海这个领域我们投得很早,2007年我在KPCB的时候就投资了敦煌网,当时是中国出海最早的企业电商,后来还有一系列其他的企业。

结合去年到今年我们的几点观察,以及前面一场的嘉宾的讨论,我觉得大家还是惯性思维,都是在按过去线性的办法在考虑未来的出海,这是最令人担忧的。线性的思维指的是从国际上学习欧美国家和日本以往的出海经验,但实际上现在的国际形势变化很大,我认为大家一定要意识到环境早就不一样了。从去年开始,我们就认为全球化1.0已经结束了,不但结束了还掉头了,现在是一个全球分裂化的时代,而不是全球化的时代,现在是出海的2.0时代,全球化的2.0时代。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认真的讨论,在这个时候怎么做全球化。

周炜1.jpg.jpg

所以我觉得大家谈按过去的经验去学习,这个思路我认为存在一定偏差。刚才一位嘉宾谈到TikTok在美国做错了什么,我觉得我们没有做错什么。当我们被抛弃的时候,连呼吸都是不对的,是不是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要反省我们做错了什么?认识到这个前提,才有自信去考虑全球化的下一步我们该如何做。我原来代表美国的基金在中国投资十年,硅谷、中国都很熟,现在我自己做基金后思路非常明确,我用一个词来定义现在的全球化2.0时代,叫分布式全球化。

分布式全球化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只要用原来的方式在一个国家做大了,然后我们不断的向外扩张,这是全球化1.0的做法,日本、欧美都是这么做的,这条路径已经被实际案例证明行不通,我们在发展中会由于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制裁而被限制。我们现在认为,在全球化2.0时代,企业只要在一开始有一点点余力,就要用分布式的思路,在未来要做的区域中提前寻找合作伙伴,一开始就在当地落子,就像下围棋一样进行全局化思考和布局,不能等到你这块差不多赢了,再到那边去下子,这样只会导致不可控的原因制约企业的后续发展路径。走出去时,大家一定要记住首先找当地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甚至入股。但这个合作伙伴要慎重选择,需要能让对方心甘情愿配合协同,然后让当地认为你是个本地企业,甚至于品牌都可以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用全球化1.0时代的思维?1.0时代现在面临的就是关税的巨大难题,别人会以这样的方式对我们进行重重限制,然后我们又要反省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没做错什么!

我也提醒我们所有被投企业,第一,不要等做大了再考虑出去,只要一开始是具有全球化能力的就应该尽早布局;第二,一定要找当地合作伙伴,只要对方愿意积极配合,在股权上要舍得给对方让利空间;第三,不要纠结于永远用一个品牌出去,我们要做的是共享中国这个完美的世界级大供应链平台,以及我们的产品创新能力和相对低成本的高效,这个品牌可以在出海过程中本地化成当地乐于接受的样子,不一定非要坚持自己做。这是我说的分布式全球化2.0时代,大家一定要抛弃过去的惯性思维。

在投资标准方面,我也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首先,刚才说到的我们的美元基金可以说100%集中支持中国企业出海,其实2017年我们整个团队离开KPCB创建CCV Capital,就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具有像1970年日本那个时间节点上的特征,1970年之前日本的企业品牌都是在本国销售,1970年之后日本品牌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了。所以当时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趋势,觉得大爆炸时代要到来了,应该研究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全球。

周炜2.jpg.jpg

其次是关于融资,投资也不只是我们选企业,企业也要选我们。但是从企业融资来说,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发生的一个非常大的局面变化——中国的美元资本基本已经枯竭了,过去三年中国的美元基金基本没有融到过资,一个基金投两到三年就几乎剩不下什么钱了。现在是国有资本和大人民币基金来主导,这在出海的时候会面临“中国身份“的困境。包括在海外融资,如果完全靠国内融资的话,实际上很困难。尤其是如果很大比例都是中国基金投的话,在某些地方进行所谓分布式出海,当地的企业还是中国基金来投资的话,你可能就会面临“呼吸都是错”这个问题。我们真的没做错什么,但就是会在国际市场上遇冷。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思考,怎么样面对这个融资局面,找到合适的资金。

好在中国大量的资金,无论美元还是人民币,都在试图做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布局。像我们在新加坡、在美国都设了新的办公室,这个布局的目的是希望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元融资,都能够让世界更加认可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基金。这样的话,将来我们国际化形象确立以后,当我们锚定的被投企业面对一些不太善意的质疑时,对方会认可它的投资人,它的本土化身份。当投资人是国际化的基金时,被投企业面临的障碍就会小一些。这个问题大家在融资的时候一定要放在心上。

关于估值,我觉得很多企业需要放平心态,不可将估值的心态停留在三年前,当时市场非常好,一个优秀的故事可以将企业估值拉高很多。今非昔比,现在二级市场的企业估值都打到脚踝骨了,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需要理智地去面对估值普遍偏低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