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创业至今,我见证了好几波创业浪潮,一对一聊过的创业者超过1000人。2022年开始,全球化创业成为趋势和大方向;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如何通过商业的力量更好连接中国与世界,这将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基于此,我在EqualOcean开设"谈全球化"系列专栏、聚焦全球化创业者和全球化品牌;预计在2023年6月,正式出版《全球化创业》(暂定名)的书籍;有想成为报道对象或对书籍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添加文末的微信。
CES
CES 2023,来了近400家中国参展商,来了至少数千名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或机构负责人。其中,起码有数十名中国顶级投资机构的合伙人、大科技公司的总裁、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科技类畅销书的作者。这些人放在国内任何科技或创业活动作为演讲嘉宾,绝对都非常受关注。
CES除了展览也有会议,今年的CES 2023有数百名上台演讲嘉宾参加100多个相关议程的讨论。我查阅了CES 2023演讲嘉宾的名录,诚然都很优秀,但当我没有找到一名来自中国大陆的演讲嘉宾时还是有些心里沉重。主办方CTA(The 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在官网有公布CES筛选演讲嘉宾的一些标准,虽然要求很高,但显然并非中国嘉宾够不着。
可能的原因一是申请作为演讲者的中国嘉宾太少,二是组委会对于演讲嘉宾们的多样性考虑还是不够。这并非想挑起矛盾,无论是什么原因,CES 2023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活动却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演讲者,从结果上来说对CES 2023是一种遗憾。
如之前文章里面,我和一位投资人在拉斯维加斯讨论海外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关注远远不够的问题:美国A轮的创业公司在中国国内会被广泛报道,而中国哪怕C轮的公司都少有被美国所关注。海外媒体报道中国,主要视角是政治、戴着"红色"的眼镜,提及中国公司时往往倾向于扯上政治。
(来自中国青岛的参展商Yeelight,很受海外客户欢迎)
整体来说,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远强于美国人对中国的理解。这是不好说得太直白的鄙视链,就如同安徽人对上海市的了解远高于上海人对安徽省的理解,这情有可原。问题是,如果在上海开会讨论安徽时,最好还是应该多邀请几位安徽人。
CES 2023的不少议程,绕不开中国和中国公司;我今天听了几个圆桌讨论,都有嘉宾提及到中国(电动汽车、自动驾驶、食品供应链),只是发言的嘉宾都没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并非发言的嘉宾提及中国时不客观,而是在一些话题上中国的嘉宾会更有发言权。
尽管中美的结构性矛盾很难协调,但还是应该多一些人去促进中美双方相互理解;即便我们不能影响政治人物和政府层面,但可以在非政府的领域持有开放的心态。中国的官媒不客观报道美国,美国的媒体也不客观地报道中国,它们发挥了坏作用,加大了中美的隔阂。但在未来三五十年,我们大概率看不到中国战胜美国或美国打败中国这样的事发生,无论双方是否乐意,中美两国会长期共存,需要沟通交流。
我今天逛CES 2023除LVCC之外的另外一个展馆Venetian Expo,看到了更多的中国公司,碰到好几个中国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用流利的英文跟客户谈生意。显然,来自中国的新一代全球化创业者,已经能很好地和世界进行沟通交流。CES的展厅里,来自中国的参展商越来越有竞争力;CES的会议上,也需要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众清科技旗下泳池机器人的现场演示,吸引了很多外国客户)
对大多数中国公司来说,国际品牌还处在从0到1的阶段;尽管存在地缘政治的影响,但过于担心做国际品牌会带来负面完全没必要,欧美的用户没那么关心政治。EqualOcean前面发布的《2023全球宏观十问》的报告里面,提到了各国的风险系数,美国的风险系列排在印度、南非、巴西、俄罗斯这"金砖四国"的后面。
EqualOcean相信更多中国品牌会成为世界品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用心做品牌的创业者不敢发声,而让割韭菜的人毁坏了中国品牌形象,这是何等的悲哀;如果创业者只看到中国身份带来的不利,而不去挖掘中国文化中的优势,这是何等的遗憾。
希望CES 2024,听到中国演讲者的声音。